龍應台作品讀後感

May05

  龍應台作品讀後感(一)

  讀了龍應台的作品《親愛的安德烈》後,我感觸非常深,其中讀到這樣一句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會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這句話是龍應台寫給安德烈的。一個人成功了,就有了成就感,有屬於自己的時間,這是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結合在一起,便是快樂。安德烈是一個幸運的人,他是一個自由的人,他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唱歌、聊天、旅行等等。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雖然自由是每個人的權利,但是在母親麵前,我還是覺得安德烈的自由要得益於他的母親,她不像其他的母親給孩子製定了太多的不允許,在她眼裏,孩子應有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作為母親無權幹涉隻能引導。不同的成長和生活背景使得龍應台和她的兒子對世界有著不同的認識,對人生有著不同的理解。龍應台用書信的形式理解了兒子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放下作為長輩的架子,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與兒子交換彼此的想法,沒有批判,沒有責怪,更多的是理解,還有安慰。這就是我喜歡這部作品的原因,龍應台的作品值得大家一讀。


龍應台作品讀後感(二)

  龍應台在她《目送》一書中序言有提到,她的《目送》散文集中,中國大陸讀者點擊量最高的便是這篇《(不)相信》,她用她文人敏銳的目光推測這與中國大陸的社會現狀有關。她說的不假,讀這篇文章猶如滌洗雙眼,而我用這更明亮的雙眼好好地重新地審視了一遍自己,審視了一遍四周,審視了一遍世界。

  她說曾經信國但國有時不可信。是呀,當年屈原為楚國憂心忡忡,但是楚國統治者卻從未重視他,最後屈原無奈跳江,被譽為一代愛國詩人。屈原愛國,屈原信國,但這個“國”在當時並不值得他愛或信,甚至最後成為中國的是滅了楚的秦國;她說曾經信曆史但曆史有時不可信。是啊,為列朝列代記載的史書多是前朝的史由後朝撰寫,多少秘密被掩藏在曆史長河陰暗的深處,我手中的曆史教科書也許一半都是假的卻還要將它奉若真相;她說曾經信正義但正義有時不可信。是呀,也許特定時期的正義在有時就是不正義,以前嚷嚷著除四害,捕殺麻雀是正義,但現在就連蚊子也被證實是生物鏈重要的一部分,曾經的正義成了現在的禁令……

  龍應台把那些被世人無比推崇與信仰的聖物重新剖析,我從她的角度看這個世界時,感到深深無力,難道一切都是這麽黑暗嗎,真的沒有一束值得信任的陽光能把黑暗驅散嗎?龍應台應當也在這個問題上掙紮過,不然又怎會投下那擲地有聲的“但是我們可以相信……”。

  她說也許可以不信國,但可以愛那土地與人。中華兒女在神州大地上生息繁衍幾千年,我們的根已深深紮進了這飽經滄桑的泥土,當年抗戰時,讓多少戰士前仆後繼魂牽夢繞的不正是那東北芳香的黑土地嗎?也許國家並不是最完美的,但這裏有可愛的人。媒體報道的感動人物是我們的榜樣,鄰裏之間親切的問候多讓人心暖;她說也許曆史不可信,但對真相的無限追求是可以信的。現在的我們以改變不了文獻的內容,但我們可以去探索,去辨定曆史文獻的真偽。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更何況古有司馬遷司馬光,今天有嚴謹的考古專家,有電視上詳細講解的曆史講壇。追求光明與真相的心永不止步,塵封的秘密我要你水落石出;她說正義也許極為可疑,但是在乎正義比不在乎要安全。世上的確有兩種正義,正義會隨著時光變遷,但正義始終是被人理解的。曾今我們除四害,因為我們科學文化還落後,不能正確認識社會與生物的協調共存,於是我們本著好的出發點卻幹了壞事。正義本身是純粹的,若人人都有一顆正義之心,漠然的世界總會被溫暖包裹、融化……

  回味這字字珠璣的言語,我感到我心中的光芒劈開了眼前的混沌。其實相信或不相信並沒有那麽涇渭分明,以前信的現在不信了,以前不信的現在信了。終究還是要嚐試去相信一下的,緊緊攥住心底的陽光才會覺得世界一片光亮。現在窗外正在電閃雷鳴,狂風驟雨,但我相信明早太陽會早早升起,普照大地,你覺得呢?


龍應台作品讀後感(三)

  在龍應台的散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恐怕要屬《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生氣》了。它點出了八十年代中國人的弱點——懦弱,對於那些自私霸道之人的一些可惡行為不敢指出,所以造成當時台灣的一陣混亂。

  龍應台雖說性別為女,但她理性的思維尖銳地指出了中國人的通病。的確,中國人一向講究忍耐,但是忍耐是分狀況的,有時你的忍耐往往會讓那些自私霸道的人變本加厲,甚至可能觸犯法律,後果不堪設想……也就是說,有時我們對這些人的忍耐會間接地害了他們。

  當然,許多人會提出異議,就如《生氣,沒有用嗎?》中提到的,有些人對作者說,生氣是沒有用的。作者也提到自己很多“生氣”失敗的經曆。許多人看到這裏也許會決定以後不再“生氣”,因為這都無濟於事。那麽,我們來看一個實際例子。

  眾所周知,在上海7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辦理老人卡,以便乘公交車時可以免費。這本來是為老年人帶來福利的,但沒想到卻讓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機。

  前天,我回家時乘了一輛819路公交車,這車上是有售票員的。車到了一站,上來一位看似50歲的女士。

  售票員開始收費,當來到她跟前時,她從包裏掏出一張老人卡,遞給了售票員。售票員把卡刷好之後看了一眼,可就是這一看,看出了問題,她發現卡上的照片與本人不符。

  “這是你的卡嗎?”她試探性地問到“嗯,是的呀。”女士的神情顯得有些慌張。“不太像吧,你跟我說實話,這到底是不是你的卡?”“哦,拿錯掉了。”女士撐不住了,從包裏又拿出了一張交通卡,企圖把老人卡換回,售票員有些生氣了:“我就說嘛,這上麵的人明顯比你老,你當我們賣票員都是瞎子啊?”然後對女士進行了一番訓斥。之後對她說:“本來你這張卡是要沒收的,上麵有規定的知道伐?”司機大叔也對女士說:“下次不要這樣了!”後來又有一位要下車的老伯對她說:“我老太婆69歲,我叫她用我的老年卡,她都不肯,她說不可以這樣的。”

  你看看,這位已活了半個多世紀的女士居然違反了連小學生都知道的基本做人準則——誠實。

  這件事是怎麽解決的已經不重要了,重點是售票員發現並指出了這位女士的錯誤,她生氣了!或許她一個人生氣還不夠,司機大叔也生氣了!老伯也生氣了!如果這輛車上沒有售票員,如果售票員沒有指出女士的錯誤,如果司機、老伯沒有生氣,那麽這位女士一定會為自己的僥幸而慶幸,她下次還會犯錯。可是今天有人生氣了,女士受到了斥責,她或許會記住這次的教訓,但假設她下次還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她碰到的又是一個負責的售票員呢?如果全市的售票員都行動起來,我就不行她一輩子改不了這個錯誤。

  但如果你說,也沒有用的,(龍應台雨兒讀後感

  • 回家龍應台讀後感
  • 龍應台目送讀後感
  • 這篇關於龍應台作品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7年05月05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