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後感400字

Oct13

  電影觀後感400字(一)

  ——《公仆》觀後感

  影片《公仆》透過當今年輕人的視角,真實再現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東山縣委書記穀文昌同誌的動人事跡,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他帶領東山人民,植樹造林,防治風沙,打水井、建水庫抗旱排澇,修公路,築海堤,為東山人民造福的生動情景,他為黨和人民事業忘我工作到最後的動人場景。

  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不時有身邊的老黨員摸淚叫好,與影片中的主人公產生共勉。“人民的公仆為人民”是要靠發自內心地去想、去做,把老百姓的事真正當作自己的事來辦,那樣事就會辦起來容易得多,好辦得多,把心態放平,不能憑感覺對人對事,要重事實,要一視同仁為老百姓辦事,這樣就會贏得老百姓對你的信任。

  我是一名從事社區工作的基層幹部,看後更加深受感動和教育,穀文昌同誌他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黨中央“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的要求,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他是一個真正的人民的公仆,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楷模。我們年輕一代的社工更要向《公仆》中的穀文昌同誌那樣為老百姓辦實事,了解老百姓的苦處、難處,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能輕鬆、愉快地工作、生活著。


  電影觀後感400字(二)

  ——《重慶森林》觀後感

  早該看的片子,不小心拖了這麽久。還好終於看了,慶幸。一部相當合口的片子,感覺像微風拂麵。

  現在看電影還停留在對表層美麗的觀賞上,隻能收攬那些導演計劃讓觀眾感受的東西,看不到深的層次裏麵去。也許隨著量的積累,總會有產生質的變化的那一天。

  現在想起來,對《重慶森林》的印象大部分是最後的那個故事了,前麵那個甚至已經被我記憶成另一部電影了。這兩個故事的聯係就是那個外賣店,還有外賣店那個老板。關於前半段的情節,除了日記一樣很心情化的台詞,還有那些單純的心情和感情。

  後麵的故事情節“感覺很王菲”,簡單,坦率,不羈如她。梁朝偉扮演的角色和他家裏麵的大大小小說話的場景讓觀眾動情,後麵家裏東西紛紛被換掉後他的反應,更是讓人感覺失戀如他一般的幹淨。

  用一句網上的話來表達:“《重慶森林》,一個戴著墨鏡的導演在浮光掠影裏不停地喃喃自語。(詩歌一樣純粹。我記得誰說過,從今以後,愛上王家衛。這是有道理的。”

  不說情節,來說感覺。

  這樣兩句話一換行的情緒,原來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被感染……


  電影觀後感400字(三)

  ——《燭光之約》觀後感

  《燭光之約》中的“孩子王”楊愛軍老師,來自遼寧大連獐子島,為鄉村教育奉獻出青春和生命,他致力於完善素質、自我實現,從而達到成就事業、成就學生、成就自我三位一體共生和諧的境界。這部電影,不隻是講述一個“生命故事”,而且揭示了人文知識傳承的最有效的辦法和途徑。

  楊愛軍老師與許多鄉村中小學教師一樣,有著共同的核心價值觀,擔當起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這一社會責任。在邊遠的山區和海島,那些像楊愛軍那樣默默無聞的鄉村教師,把青春以及整個生命都奉獻給教育事業,不計個人榮辱得失,令每個人心生敬仰。看了《燭光之約》這部電影後,我們自然關注到鄉村教育的現狀,感到許多地方急需改進,任重而道遠!

  所欣慰的是,我們看到了與電影一樣,眾多楊愛軍的“徒弟”和“女兒”們,最終還是留在海島,廝守故鄉,奉獻海島和鄉村的教育事業,讓人文精神薪火相傳,繼續踐行赤子與家鄉的燭光之約。毋庸諱言,《燭光之約》的每位主創人員都在竭盡心力,出於對文化藝術的虔誠和知識分子的良心、對教育現實的正視和道德文化的擔當、終極的人文關懷,精心打造出一部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和社會價值的佳作。這部電影揭示的不隻是一個小島、一個村莊或一個地域的教育現狀,而且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國民根基——鄉村教育未來發展的命運。“燭光之約”喚醒了社會的良知,蘊藏著推動這個時代前進的正能量。“燭光之約”,是與幸福快樂的約定,是與光明未來的約定。我們致敬燭光,實際上就是相約希望。

這篇關於電影觀後感400字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10月13日,歸檔到目錄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