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儀觀後感

Oct11

  愛新覺羅溥儀觀後感(一)

  從來都不知道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像他那樣曲折,而他,一直都是命運的玩偶,直至暮年,才有了重生的機會,看其一生,仿佛自己也曆盡了滄桑,心裏竟然湧上了陣陣的愁緒……但他的同情是藝術化的,是基於對人性的深刻了解,165分鍾內不斷閃回敘述了溥儀61年的人生,其實更多是敘述了中國那61年動蕩的時代,以及那個時代下的所有人。

  曆史的車輪從來都不會為一個人而停留,即使是皇帝也無法抵製其前進,無法把握曆史奔跑的方向。而這個末代皇帝溥儀貌似威儀天下,手握天下人的生死大權,卻掌控不了自己的命運。他和我們一樣,隻不過是曆史馬車上的一名可憐乘客。甚至比一般的乘客更可憐,因為他的前半生都是被囚禁起來的,沒有自由的人,是一種何等的悲哀。紫禁城那麽小,小到永遠是斑駁的朱紅的牆,輝煌的金鑾殿,藍的天,白雲略天而去。紫禁城那麽大,大得推開一扇門,還有一扇門。這個地方,困住了溥儀一生的美麗,誓言,夢想,信仰。一個天真無暇的孩子已被送進一片千瘡百孔的禁宮中,在目睹慈禧駕崩全過程後全然不知此時殘酷的。

  現實,依然天真地走到已是攝政王的阿瑪前,問他是否可以回家了,阿瑪無任何言語,卻是向他深深一拜,瞬時間,一切不言而喻。孩子的地位立刻變得何等的尊貴,何等的獨特,何等的不逢時代!一個政治犧牲品就這樣誕生在即將崩塌的王朝中。由此便可想象,孩子將來的成長過程是多麽扭曲。黃昏的紫禁城,似乎也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語一個末代皇帝的悲劇的開始。萬年皇帝,帶給他的究竟是什麽,還記得在他母親死的那天,十三歲的溥儀平靜的說“我母親今天死了吧”。然後他推著自行車走遍皇宮的每一個門,朱紅龐大的門。門外是匆忙的市集,襤褸的乞丐,玩耍的孩子。他想出去,門卻在恭敬的侍衛手上怦然關閉。門外有他的母親,他的模糊的短暫童年,有他遙遠而又觸手可及的世界。他絕望,叫著:“open the door”。第二次喊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是三十年後了,另一個牢籠關住了他,那就是滿洲國,在世人的唾罵聲中,他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當染上毒癮的婉容在黯然被日本人送出總督府的時候,雪地上,溥儀一路狂奔,那是不是他一生所愛的女人,已經不重要,隻是,那是一輩子愛他的人,唯一的,僅有的,所有的。同樣朱紅偉岸的門,應聲合上。

  中國文化概論儀喃喃著。命運是不公平的,生旦淨醜,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命運又是絕對公平的,每個人扮演角色時候都是被動的。童年時候,他想做個快樂的孩子,人們卻強迫他坐在皇位上,從此與骨肉親情絕緣。少年時候,他想做個真正的皇帝,卻隻是成為一個符號象征,豪情壯誌成為一江春水。青年時候,他想創立一個國家,變革中卻被敵人蒙騙成為傀儡,淪成為民族的罪人。

  中年之後,他以為自己是個罪犯,以為難逃一死而割脈,卻柳暗花明重獲自由。一次又一次,他被命運戲弄,身不由己。溥儀曾經講過一句話,我這一生啊就是高牆,在宮內,一生下來是王府,三歲就進宮當皇帝,一眼看到的就是高牆,紫禁城的高牆。但是紫禁城的高牆,僅僅束縛了溥儀的身體自由,可是腐朽的不合時宜的皇權意識卻築起圍困他一生的高牆。正是這種自我圍困,使得溥儀答應日本人去做滿洲國的傀儡皇帝,成為民族罪人。這樣的自我圍困,不僅沒有滿足溥儀做皇帝的意淫,更摧毀了溥儀作為普通人的幸福生活。溥儀的一生,是自我囚徒的一生。但是,他的身不由己沒有被大家所看到。國人總是喜歡用一種鄙夷的眼神去看待溥儀,冠在他身上的名字很多,卻沒有一個是好的,“賣國賊”“傀儡”“漢奸”“民族恥辱”?可是有誰真的去了解這個末代皇帝的身不由己,高高的圍牆橫在他的周圍,造成了他的無知,也造就了他的悲劇,身為“囚徒”,他的雄心壯誌也被那高高的牆壁漸漸的磨平,直至什麽都沒有了?擺脫了一身的束縛,最終脫離了“囚徒”的身份,雖成為一介平民,但是卻擁有了心靈的寧靜,這或許才是他最想要的吧。在這部電影中,溥儀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他是難以詮釋的符號,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是命運的傀儡,(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是那麽的普通、平凡。

  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太多的無確定性。我們對我們的人生都無法設計。我們隻有樂觀的活著,無論哪種生活,都在可能的前提下安排好,這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這篇關於愛新覺羅溥儀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10月11日,歸檔到目錄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