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讀後感800字

Oct10

  散文讀後感800字(一)

  ——《張曉風散文集》讀後感

  在眾多的名家作品中,有一本富有哲理的散文集。它的出現是一個奇跡,這就是《張曉風散文集》。

  經老師推薦,我在初一有幸認識了它,一拿到它,我就被它的外表吸引,接著我就迫不及待的翻開了它。在閱讀完第一篇後我發現,它的內容比精美的封麵還要美。一口氣我通篇讀完了它,認識了它,通過了解它懂得了許多生活哲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它讓我知道了除記敘文與詩歌外還有一種寫作方式--散文。

  通過了解它,我認為散文是一種比較好寫的文體,不僅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情,還可以無限表達自己的意願。

  張曉風散文的特點是:語言精煉,文筆優美。當你大致看一遍時,會覺得內容顯得庸俗,但隻要你細細品讀,就會發現文章具有許多的散光點,無論是寫法,語言都寫的十分到位,把作者的感情抒發的淋漓盡致,真可謂是“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啊!

  讀完這本書,我第一感受就是震撼,因為本書的散文對象十分廣泛,有寫生活的、有寫友誼的、有寫親情的、有寫想象的,豐富極了,這使我不得不由衷佩服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踏實的寫作能力。

  在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母親的羽衣》,這篇向我們講述的偉大的母親對我們無私無盡的愛,同時也提醒我們要時時尊愛我們的母親,好好善待每一位母親。

  在接觸的眾多散文集中,我很喜歡《張曉風散文》,作者的寫作能力以及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值得我去學習,特別是每篇文章的結尾,往往是用精煉和優美的語言來修飾,讀完令人回味無窮。

  每當我重讀此書,我又感到驚奇,驚奇我在日常的寫作中不知不覺的會運用散文中的佳詞和名句,同時自己的表達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加強,漸漸的讓我學會了一種新的寫作文體,觀察力更深,洞察力更強。我真為自己能有幸拜讀此書而感到欣慰。

  讀過《張曉風散文》的人都會有一種難以忘記的感覺,對讀者來說,或多或少都有幫助,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我相信今後隻要多看、多寫,我也能寫出那樣棒的文章,為了這一目標,讓我繼續努力吧!


  散文讀後感800字(二)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文/周則霈

  “咚”一聲鍾響,似是從那模糊的遠方傳來,又似是從心底傳出,這似乎不僅是聲音,還是一股意境,如洪鍾,如流水,似剛似柔,或許,這便是“禪”。

  中年時期的林清玄曾出過家,不知是什麽原因,但我認為,絕對不是林清玄自願的,沒人會願意去當和尚,或許是被逼無奈,或許是厭倦凡塵。總歸是有原因的。但這也造就了林清玄那充滿著韻味的文章。

  林清玄的散文,或多或少,都是帶了點悲愁的情緒,是我的理解出了問題嗎?恐怕不是的,為什麽那麽多僧人,不跳出來寫這些文章,恐怕是因為對滾滾紅塵徹底無望,便轉身遁入空門了吧,或許看透了一切,但對我們還抱有希望,便拿起筆,寫出一篇篇文章,由此來拯救我們,哪怕隻是一小部分人。從這點來看,林清玄散文帶來的憂傷之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這是,這隻是我個人的理解,林清玄先生可能是有心,也可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但無論如何,至少讓我明白了,我們所行走的世界,是有很多沙子的,雖然是我個人理解,但這,便不正是讀書的真生意義嗎?

  一篇《放生的麻雀》講的是作者在林間走過時看見地上的麻雀屍體,經了解得知這是近期剛被人從籠中放出,因為忘記了飛翔的動作或是失去了一顆想飛的心,從而落在地上餓死,冷死。很顯然,所有人都能看出,作者在這將麻雀比成我們,而籠子又比做成了什麽呢?是囚禁我們思維的阻礙嗎,我想不是的,這籠子,指的便是那些千篇一律,毫無意義的生活,這會使我們忘記了拚搏,忘記了如何熱血的向前進取!受到了世俗的影響,受得了世俗的囚禁,受到世俗的思維,受到了世俗的行為,如若再不行動,便會像這可憐的麻雀一般,默默的在林間滅亡。

  一篇《更恒久的價值》告訴我們,什麽是價值--用的久嗎,實用嗎。追潮流,追時尚,舊東西什麽的,統統拋掉,這便是現在人們的思想,這不也是受到影響的一種嗎?

  文章不同,卻同樣有一種看破了一切的無拘無束,林清玄並不指望我們能夠跳出紅塵,這是不可能的,光明在前方,世間路要走,無拘無束的走下去。


  散文讀後感800字(三)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文/劉忻予

  細細地品味《林清玄散文》真是一種享受!

  他的文體風格細膩得像個女作家,別看林清玄是一位留著長長胡子的老人,但細心地觀察世界、論談世界的文章卻令我們讚歎不已!

  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無可挑剔的,其中有很多是林清玄經過或聽說的故事,由故事而發出感慨,教會我很多人生的價值觀。

  有這樣一篇文章令我百讀不厭:《陶器與紙屑》。散文講述的是林清玄親身經曆的一件事:林清玄在中國香港買了一個石灣的陶器,陶器是一個刺身羅漢騎在一匹向前疾馳的犀牛上,氣勢雄渾,非常生動,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跳。他想拎著陶器回台灣很不方便,因為陶器被包裝得十分嚴實,而托運又很容易破碎,所以他決定舍去包裝用手袋拎上飛機。(www.)結果這次冒險失敗了,陶器在上飛機時被撞碎了,所有的嚐試與考慮都破滅了。

  通過這次沉痛的教訓,讓他明白了:“對一個珍貴的陶器,包裝它的破報紙和碎紙屑是與它同等珍貴的。”也讓我明白了:“生命中也有許多這樣看似平凡、不重要的東西,但我們不能忽略其價值,因為沒有了它們,也許我們所珍惜的東西就不能得以襯托或完整!而我們就不能得到教訓、啟發、鍛煉!”

  翻開各個章節,你會驚喜地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這些主題都是談人生的居多。有一心一境、澈如水晶、無關風月與一生一會四個篇章,都是教會我們要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他的語句包含著他對讀者們的教誨,他的言詞包含著他對世界萬物的讚美,他的所有感悟包含著他對大自然的向往與留念!

  林清玄的散文大多數是來自於他小時在鄉裏的一些故事,以及他與親人們發生的事情,由此引發的一係列回憶與深思,再用他那細膩柔美的文筆寫出感人肺腑的散文,這便是他的獨特寫作風格!

  我從他的幾篇散文中不難看出他信仰“佛”。他在《佛鼓》中這樣回憶道:“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階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去擊鼓,不禁癡了。”不過,或許他是很癡迷、很喜歡這種佛寺的氛圍。

  其或,我讀過他那極具特色的散文之後,心中不由地燃起了寫作熱情,不僅僅隻有這樣罷了,他還帶予我的是不盡的堅持!因為我認為林清玄能夠克服重重難關,從偏遠的地方走出來,成為一個鼎鼎大名的作家,是需要多少堅持與勇氣都未必能達到的。

  “我想著,在這悠長的時間中,在這廣大的世界上,一定有很多與我心靈相同的朋友,得到一些溫柔的安慰,得到幾許智慧的啟發,以及得到藏匿於俗世的浪漫情懷。”我想我在這句話、這本書中學到了寫散文的方法與運用生活中的小故事來寫出好文章。

這篇關於散文讀後感800字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10月10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