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讀後感300字

Oct10

  彷徨讀後感300字(一)

  雪夜讀禁書,曾被古人認為是人生一大快事。可惜這個冬天少雪,而手裏這本發黃的《彷徨》也早已不再是禁書,或許從來就沒有被禁過。

  讀發黃的書,如同沉湎於甜蜜的往事,尤其是在燭下。魯迅的文章裏永遠流淌著憤怒的情緒,表現於他的反諷,甚至漫罵中,也潛伏於他近乎自然主義的描寫之中。當我讀到《祝福》的最後一句:

  “隻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這一句如同我的《帝國》的最後一句:“神州都開遍這幸福的花朵。”

  在魯迅的眼裏,魯鎮、四爺、衛婆子、四嬸,包括祥林嫂在內都是他所陌生和厭倦的。建國後,曾將這篇小說改編成戲劇和電影,同情祥林嫂的悲劇,控訴舊社會的黑暗。

  其實,這違背作者的本意。魯迅何曾理解過祥林嫂的世界,他所有的隻是一點憐憫,但絕掩不住內心的厭倦。中國人奉為吉慶的春節,魯鎮人尊為大典的祝福,在魯迅眼中都是灰暗而可厭的。這是一位中國天才眼裏的偶像的黃昏,把魯迅當成某階級代言人的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


  彷徨讀後感300字(二)

  借著暑假空閑的時間,我閱讀了《魯迅在呐喊中彷徨》這本傳記,一位偉大人物的事跡與精神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

  這本傳記描寫了魯迅的一生。魯迅的一生,承受過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少年魯迅,祖父入獄,父親病逝,魯迅協助母親扛起全家的擔子,飽嚐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青年魯迅,遭遇突如其來的包辦婚姻,情感生活從此殘缺不全;中年魯迅,從小情同手足的弟弟周作人與自己反目成仇,“兄弟怡怡”的夢想就此破滅……魯迅的一生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我們從其中讀出了魯迅的堅強。

  我們要向魯迅學習,學習他的堅強不息、奮發有為。生活在太平盛世,幸福家庭中的我們,或許很難體會到這種生活的苦難,但是我們要珍惜自己身邊的幸福,體會父母的辛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一句溫暖的問候,抑或是一個善意的玩笑,都會讓家人感到慰藉。不為一些無謂的事情所困擾,堅持不懈、努力向上,這是魯迅先生對我們的啟示。

  魯迅苦難的一生鑄就了魯迅鋼鐵般的鬥魂。他在朋友錢玄同的鼓舞之下為《新青年》做文章。魯迅寫了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記》,(www.)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原本跟他處在統一戰線上的人們,有的高升了,有的隱退了,有的還做起了他的敵人,隻有他堅持到了最後,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魯迅的思想尖銳而深刻。他永不放棄,終於為了思想上的差異和朋友錢玄同分道揚鑣;他不畏權貴,為了振興“白話文運動”而不惜告倒了上司章士釗;他憎惡分明,揭露了老友胡適的黑暗行徑。他以筆為利器,用犀利的語言批評諷刺了當時中國文學界各種醜惡的現象。

  我們要向魯迅學習,學習他堅貞不屈的戰士精神!

  讀了這本書,我真正走進了魯迅博大精深的世界。臧克家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魯迅正是這樣的人。他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是無數中國文人心中一座不倒的豐碑。其實魯迅和我們一樣,也有愛恨情仇,也有悲歡離合。隻是,他炙熱地愛著真善美,刻骨地憎恨假醜惡,他身體中的戰魂永遠不倒。魯迅具有著獨特的人格魅力,對於魯迅先生這樣的人,我們實在應該好好理解,好好學習。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讓我們一起讀魯迅,一起追尋心靈深處的那份感動!

這篇關於彷徨讀後感300字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10月10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