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稻草人手記讀後感

Sep23

  三毛稻草人手記讀後感(一)

  我喜歡三毛,她用自己美麗的文字來書寫記憶那片金色的沙漠,看《稻草人手記》,我會沉溺在那起伏的文字裏,三毛會在潮起時跑到海邊揀她的石頭,會獨身一人跑回老家而不告訴別人,會單身去尋找兒時夢想中的天空,一個很有主見的女人,她的生命中也許有很多不如意,但她的天空裏充滿了稻草人般的堅強與執著,能夠充滿色彩,絢爛美麗。

  序言中那被麻雀嘲笑的不會動的稻草人,堅韌的立在麥田中。嘲笑稻草人的麻雀卻不知道,它們嘲笑的稻草人此時露出的微笑是多麽美麗。三毛在《江洋大盜》中將自己比喻成一位從空心人變成江洋大盜,不過是少年努力的學習成長的故事,這個傳奇的女子,少年時期的輟學到成長到國外學習的生活經曆也許並不是一帆風順,但卻用灑脫的文字將生活中的成長記憶的如此風輕雲淡。《親愛的婆婆大人》是小媳婦們千年不變的磨礪,《士為知己者死》是典型的愛妻以至畏妻的婚姻,《賣花女》是惡性推銷的偉大範例,《巨人》是紅發小孩獨自撐起一個家庭的高大形象……

  三毛的《稻草人手記》不過是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平凡記憶,卻時刻表達了對生活熱愛與對生命的思考。三毛熱情的投入生活,對自我誠懇,並且深思的麵對人生,許多實際上相當淒涼的際遇,三毛都能把它寫的生氣勃發、灑脫渾厚,她不是不知憂愁傷感,隻是在生命裏還有比傷感更強烈的東西存在。

  “亂發如芳草,更行更遠更生——照片居所看似蒼涼淒慘如下地獄,實在內心幸福無邊如上天堂。”三毛總能在文字當中寫下這種讓人心靈受到洗禮的文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種種磨難,生命的堅強和脆弱,憤怒和平靜,愛和恨,樂和痛,歡笑和淚水,都在那刹那間成為瞬間的溫柔的“微笑”,微笑著麵對曾經的過去、現在的開始和以後的未來。終歸是一切的過往雲煙,終歸是都要變化的,終歸一切要回歸虛無的真實,沒有變的——是那虔誠的微笑。也許我們在生活和工作當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如意的困難,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樣樣都少不了一番折騰,生活不會總是那麽一帆風順,碰碰磕磕,跌跌撞撞總是在所難免,但就像三毛筆下的稻草人一樣,即使衣服破了,掛著枯枝般的手臂,看著美麗的麥田,露出虔誠的微笑來。

  “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也許企業和社會的發展也總是有各種困難,總有失去和獲得,我們不必學林黛玉花謝花飛花滿天的葬花之舉,因為花謝之後終會歸入大地,化作春泥更護花,你又怎知那不是它熱愛的生存方式呢?也許我們的道路上會失去很多,但我們也會有所收獲,不要去在意一瞬之間的失敗與失去,而是要露出虔誠的微笑來,迎接一次又一次磨難的洗禮,如鳳凰涅盤,終會在熊熊烈火的洗禮後煥發出動人的光彩。

  “我心中有一個不變的信仰,它是什麽,我也不很清楚,但我不會放棄這在冥冥之中引導我的力量,直到有一天我離開塵世,回返永恒的地方。”正如三毛這筆下的信仰與力量,走過千山萬水,我們不離不棄,讓一切都匯入生命的河流中,迎著溫暖的夕陽,幻化成一次虔誠的微笑。


  三毛稻草人手記讀後感(二)

  這本書是三毛的作品之一。作品主要描寫了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們在沙漠中幸福快樂的生活。在沙哈拉沙漠中,沒有大都市的喧囂,沒有城市的擁擠,有的隻是那一份清淡的寧靜,保留的是原始田園牧歌式的快樂。

  在“杏花春雨下江南”中三毛描寫環島南部的景色時,曾有這樣的描寫“漫山遍野的白色杏花,像迷霧似的籠罩著這寂靜的平原,一幢幢紅瓦白牆的人家,零零落落的散布在錄得如同絲絨的草地上。細雨裏,果然有牛羊在低頭吃草,有一個老婆婆在喂雞,偶爾傳來狗叫聲,跟陳除了這個村落的寧靜。時間,在這裏是靜止了,好似千萬年以來,這篇平原就是這個樣子,而千萬年以後,它也不會改變。河西和我輕輕地走進夢想中的大圖畫裏,我清楚的明白,再溫馨,再甜蜜,我們過了兩小時總要離去的,這樣的悵然,使我更加溫柔的注視著這片杏花春雨,在我們中國的江南,大概就是這樣吧!”這段對非洲鄉村圖景的唯美描寫,正體現了三毛對鄉村田園牧歌是生活的眷戀,她憧憬美麗恬靜的鄉村生活。杏花微雨,迷霧朦朧,農夫帶月荷鋤歸,阡陌交通,偶有犬吠,三毛對這田園生活的極力歌頌,背後是對大都市喧鬧,紛擾的排斥,也許人們在每天行色匆匆的都市生活中丟失了快樂,迷失了自我,在寧靜單純的鄉村生活中,尋找最本真的人性。

  在那段讓三毛最為快樂的沙漠生活中,她結交了許多朋友,認識了許多新的鄰居。“一個陌生人的死”中描寫到這樣一位老人,他不會講西班牙話,很久不出門,身邊沒有任何親人,他得了壞疽,全身不斷腐爛,住進醫院後護士因為他散發出來的氣味而嫌惡他,最終他還是去世了。三毛在最後寫道“醫院的大門外,陽光普照,天,藍得好似一片平靜地海,路上的汽車無聲的流過,紅男綠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一群群的走過,偶爾夾雜著高傲的笑聲。這是一個美麗動人的世界,一切的悲哀,離我們是那麽的遙遠而不著邊際!”他們是天使,他們常常流淚,因為他們太愛自己的孩子,因為翅膀要護這孩子,因為他們怕孩子淋浴生病。孩子長大後,對天使說,他要走了,天使們便把身邊最好的東西給了孩子他們看著孩子越。走越遠連忙飛到高一點的地方,即使他們老了,他們還是掙紮著拚命向上飛,當孩子漸漸看不到了,他們才慢慢回家去。越不善待,不贍養老年年人,已經不是近些年熱議的話題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將他們的孩子,孫子養大,自己慢慢也就變成了老年人。當孩子們都長大成人為了自己的事業而遠走他鄉,老年人隻能在家中默默守望,等待孩子歸來,全家團聚,老人的一生都是為孩子在毫無保留的付出,而我們卻隻能看著他們一點點變老,能做的就是給他們多一點關愛。

  在《稻草人手記中》著重描寫了三毛生活中最幸福的日子。當三毛給荷西留下一封信,獨自飛往台灣時,(www.)荷西對她又愛又恨,甚至編造了他與卡羅的關係,卻引得三毛敗興而歸。荷西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遇到了想搭車生前的鄰居就果斷拒絕,看到鄰居加力生病身邊沒人照顧時就為加力墊付醫藥費,親自照顧他。他們都是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單純善良。正如三毛所說“我們都有過去,我們一樣懷念著過去的那一半。隻是,人要活下去,要再尋幸福,這並不是否定了過去的愛情。”

  看慣了世事滄桑,看透了世間的冷漠。在我們還在討論人間是否還有溫暖,人與人之間能否拋棄隔閡時,在沙漠的深處,還隱藏著人最淳樸的情感。一個夜晚,一條狗撲向了三毛,因此三毛認識了它的主人……達尼埃。他和他的家人來自瑞士,他的母親得了肝病,父親雙腿癱瘓。一個十四歲的孩子承擔了全部的家務,自己做蛋糕,替母親養雞。他清早六點起床,喂雞,掃雞房,拾蛋,洗衣服,喂貓狗,做父母的飯和自己的午飯,然後上學。放學後,買菜,回家,收衣服,做晚飯,給父母擦身子,帶狗散步,才能上床。一個孩子的娛樂在他是不存在的。而他是在八歲時被父母領養的。他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了道德的力量,溫暖了冷漠的心靈。

  生活不需要有多少大風大浪,平淡質樸才是本真。三毛和荷西在沙漠中體驗了之前從未有過的人生奇遇。他們經曆了戰爭的考驗,看過了人情冷暖,享受著沙漠中的美景。這一切讓他們愛得更堅定,也許愛情終歸會回歸平淡,當初的激情會被習慣慢慢吞噬,可生活在鋒利的磨去我們的棱角的同時,也讓我們變得更強大。認認真真的生活,勇敢地接受生活所給予你的一切。生活是公平的,他給與你一個陰暗困惑的現在,積極的麵對,他必定在不遠處播撒下燦爛的陽光。


  三毛稻草人手記讀後感(三)

  最近看了三毛的《稻草人手記》,其中的“江洋大盜”印象比較深刻。三毛小時候待在家裏沒有上學,他自稱患了“器官蜂巢狀綜合征”,是空心人。他不喜歡做空心人,空蕩蕩的,老是站不住,風一吹,旁人無意識的一碰就毫無辦法的跌倒在地上,爬也爬不起來。他自嘲不到二十歲就會被跌死,如果不想早死就得另想救命的法子。他很早熟在十四歲就意識到自己得活下來,自救。他要的不是肉體的存活,而是內心的充實。於是他又自嘲道自己是小偷審視了家人之後,開始下手了。不過他也是在自我的標準下偷了別人的優點長處。偷得過程也就是學習的過程。出了家門,東家一轉,西家一混,六親不認,好友照偷。這才發現家外世界何其之大,可偷之物何其多,偷地得意滿誌,忙得不亦樂乎。學習的過程被寫成偷東西的過程,偷得越多,學得越多。偷後的滿足可見三毛的學習心境,是把自己當成空心人,把偷來的東西,學到的東西來給自己充饑,其對學習的熱愛可見一般。偷家人,好友的優點,偷書,偷畫,來給當成早餐,吃下肚子。他這才算是如饑似渴的學習知識。讓自己被知識養大,所以他才有能力飄洋過海。

  他學習的境界和其同行不一樣,同行麵黃肌瘦,背上背了一個博士的大包袱。他自稱是空心賊,不下肚的東西,背著嫌重。博士隻是一個名稱而已。他追求隻是能下肚的消化的東西,就像學習過程中,一樣不可見的成績的高低就能判斷學習能力的高低,學習追求的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

  讀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要如饑似渴的學習知識,並把它消化。如果我們達到這種境界,結果一定不會差,我們都是空心人,隻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讓我們不被風吹倒,不被跌死,隻是唯一可以自救的。還有就是三毛為什麽要偷而不是拿呢?沒有人會限製知識的所有權呀。但如果作為一個小偷的角度去看呢,他的職業是偷,那注定是一輩子的事。而拿隻是一瞬間的事。偷是要提防著,小心翼翼的,還要付出努力,這也便是學習的過程。拿來的不一定是你的,而偷來的,便要千方百計讓它成為你的了,這樣學習的效果就不同了。所以不妨做一個江洋大盜吧。這樣你就會擁有一輩子的財富。

這篇關於三毛稻草人手記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9月23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