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一本書讀後感

Sep22

  親子共讀一本書讀後感(一)

  ——《哈利、波特》讀後感

  多年來養成了和孩子共讀一本書的習慣。一來我本人一直保持著高強度的閱讀,二來以為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會產生很多共同語言,說說書中人物的性格、說說他喜歡的主人公處事方法對與錯。當然想獲得他的信任,想成為他無話不談的朋友也是目的之一吧。2010年初為自己立下了一個目標,要看完兒子一本一本從書店買回家的全套《哈利、波特》。要知道這些價格不菲的書全是他表現良好掙來的。我不得不坦率地說當時自己是硬著頭皮強迫這樣去做。可是那天一旦捧起,即被JK、羅琳女士吸引,感動。《哈利、波特》這本書讓我走進了一個新世界。

  很多個深夜裏我還在燈下捧讀它。在工作之餘認真為此書作筆記。熱熱鬧鬧的魔法世界當然不是吸引成人的地方。做為一個孩子的媽媽,尤其是一個十歲男孩兒的媽媽,我從這本書裏看到了一個男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迷茫、困惑,一個男孩兒要長成一個優秀的男人,一個敢於擔負的男人是要經曆磨練。

  失去雙親的小哈利讓我慶幸自己和愛人還健在著,也慶幸自己的孩子生活中不少愛、不少關懷。擁有友情的哈利讓我不斷和孩子交流他在學校是否有因為他難過而難過,因為他快樂而快樂的朋友?如果有,我祝賀自己的孩子。如果沒有,那我會鼓勵他像哈利那樣做人、處事,朋友就會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多,不去主動交朋友,也會有同學願意在他身旁。在魔法學校的很多年裏,哈利處在一個受壞同學的調釁、不得不麵對老師的誤解、被仇恨包圍甚至被魔鬼追殺這樣一個逆境裏,我告訴我的孩子,這就是生活。很多時候父母老師會盡所能為他創造一個無汙染、相對安全的環境,比如爸爸會主動減少抽煙的次數,會因為他的在場主動避開去陽台上抽煙。比如學校會加強防守以防壞人傷害同學們幼小的生命。但到社會這個大環境裏很多無奈要他自己去麵對,去解決,去擔負。這就要求我的孩子要像哈利那樣從小就做個有勇氣、有智謀、敢於正視困難的男孩子。

  很長一段時間裏在上學的路上,在回家的途中,在吃飯聊天的瞬間我都會和孩子說起這本書。告訴他遇到同樣的問題他喜歡的哈利是怎麽來解決。想想看,這本書不僅僅是讓我走進一個新世界,一個男孩兒的新世界。它還為我和兒子搭建了一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他能心平氣和地聽我指出他的不足。在這個平台上我變得不再是個嘮叨的媽媽,而是一個講道理,擺事實睿智的知識女性。


  親子共讀一本書讀後感(二)

  ——《幸福來臨時》讀後感

  暑假裏,我和女兒一起親子共讀了榮獲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的暢銷書籍《幸福來臨時》。書的封麵上有個小女孩,手中捧著一本書,看著窗外的夜色,皎潔的月亮散發出迷人的光輝。仙女從天空中撒下粉色的花瓣,小女孩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仔細地端詳著一切,是那樣的快樂。我原以為這小女孩很幸福,生活得與我們一樣,可看完整本書後,我才發現書中所描繪的故事內容與我所想的恰恰相反。

  書中介紹了一個獨立的小女孩哈玲卡,她的媽媽並不愛她,隻有她的婁姨媽關心她。她和姨媽生活在一起,過得很幸福。可因為種種原因,哈玲卡被人送進了孤兒院生活。在孤兒院裏,她很孤獨,也沒有朋友。因為她認為這世上隻有婁姨媽會愛她,關心她。她緊緊地關上了自己的心扉,而惡劣的環境也使她更加想念姨媽。在她的宿舍裏,也有一位同樣孤獨並心靈脆弱的小女孩——蕾娜特。有一天,當蕾娜特像往常一樣獨自在被窩裏傷心哭泣時,哈玲卡終於敞開了心扉,安慰起了她那可憐的同伴。後來,當蕾娜特被人欺負時,哈玲卡又不顧自己的安危為了她與同伴打起架來。受了傷的哈玲卡感動了蕾娜特,這使她們之間的友情更加深厚了。就因為這樣,哈玲卡通過一段難忘的經曆,收獲了友情,也收獲了幸福。從此,她更加珍惜幸福的點點滴滴。

  合上這本書,我又一次看到了這本書的封麵。這一次,我看到了一句人間真理:點亮愛的心燈,幸福如花瓣撒落。的確,當我們敞開心扉接受別人時,我們會感受到幸福。不管是親情還是友情,它們都能讓我們得到真正的幸福。也許,我們的幸福來得比哈玲卡更容易些,可我們一樣要學會珍惜。

  有時,幸福隻是短暫的一瞬間,但如果我們去珍惜它,那它就會永久地被保存在我們美好的記憶裏。而每當你打開這份回憶時,幸福的花朵就會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芬芳,那粉色花瓣也會悄悄降臨,讓你走在用愛搭起的一座幸福花園……

  當幸福來臨時,每個人都會快樂,並將喜悅分享給大家。在我們現在這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身上,(感恩,覺得享受這樣幸福的生活是理所應當的。我覺得,他們真得應該好好地讀讀這本書了,它是一本很好的心靈教育書!

  點亮愛的心燈,幸福如花瓣灑落。很喜歡這句經典的話,但願更多的人讀到它後,會從中悟出點什麽!


  親子共讀一本書讀後感(三)

  ——《我要做好孩子》讀後感

  老師推薦了一本《我要做好孩子》作為親子共讀書目,這真是一本適合家長和孩子的共同閱讀書籍,看完以後讓人回味無窮。

  小說的主人公金鈴是小學六年級即將麵臨畢業的學生,她非常地正直、獨立、善良、充滿著愛心,但很馬虎,成績中等。為了做一個老師、家長眼裏的“好孩子”,她付出種種努力,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故事。

  讀著這部小說,我卻有著相似的感覺。“我要做好孩子”是每一個孩子的心聲,也是每一位家長心裏所期盼的,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裏,如何去教育孩子做人,家長怎樣跟孩子相處,溝通,交流,怎樣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還是比較困惑,迷茫的,這是許多家庭中都會碰到的問題,應該值得思考。

  在主人公金鈴的身上,我見到了我女兒的影子,從小我就教育女兒要有愛心,跟帶回幸幸的金鈴一樣,女兒也曾經收留過流浪狗,為失去生命的貓哭得稀裏嘩啦的,極為感性。金鈴為了攢錢給幸幸買洋娃娃,從而對媽媽提出要求當家理財。對於孩子的獨立性我要好好地學習金鈴媽媽的做法,可能平時我們做父母的害怕孩子會受到傷害,會限製了孩子的自由空間,也缺少一些鍛煉的機會,所以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卻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就像金鈴一樣,互換角色,才能體會生活的來之不易,抓住自己的未來。今年我讓孩子參加了夏令營體驗活動,孩子通過一些角色體驗,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對各種職業、角色都有了新的理解,深深地記得回到家她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好想您,您辛苦了!”

  感人的話語激蕩著我的心靈,也讓我深深地反思:讓我們多聽聽孩子們的心聲,讓他們快樂學習,快樂成長,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好孩子的內涵很豐富,它不是簡單地由100分組成的,而是外表平凡靈魂偉大就行,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像金鈴一樣要做好孩子,相信他們會充滿自信地麵對自己的未來!

這篇關於親子共讀一本書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9月22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