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誌遠讀後感

Sep10

  馮誌遠讀後感(一)

  “我要上學呢”,每當我想起影片中那個八歲小男孩張建華的這句話,電影《馮誌遠》中的畫麵便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難忘沙海中年輕英俊滿腔熱誠的馮誌遠邂逅小男孩的情景,難忘馮誌遠曉之以理走訪學生家長的情景,更難忘馮老師離開鳴沙中學時學生手捧蠟燭與他依依惜別的情景。

  我在上中學時也曾聽老師分析講解並熟背過《嶽陽樓記》這篇散文,但給我震撼最大令我終身難忘的卻是影片中雙目失明的馮老師飽含激情的那場朗誦,那是怎樣的意境又是怎樣的情懷,那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最好的詮釋,我會以別樣的情懷再讀《嶽陽樓記》,感受“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懷。

  當張建華在病床前雙手緊握馮老師的手說出“老師,學生不孝”時,我的眼睛潮濕了,這句話飽含著學生對老師怎樣的熱愛和不忍啊!如果沒有馮老師,也許張建華的命運將會改寫,許多人的命運將會改寫。馮老師雖然離開了三尺講台,但他熱愛學生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將永遠鼓舞激勵我們所有的從教者!

  電影觀後所感,以期與諸位同仁共勉之!


  馮誌遠讀後感(二)

  看了電影《馮誌遠》心靈又一次被洗滌,靈魂又一次被震撼,他那種為教育事業獻出自己青春和熱血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我,那種無私的敬業精神,忘我的工作熱情,高尚的師德,深深打動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馮誌遠——四十幾年紮根西北,獻身西北教育,一個典型的模範故事。後麵,電影的展開與延續那麽平淡,平淡得幾乎讓我找不到什麽故事情節:浩瀚又缺少生機的黃沙漠,貧窮又落後的大西北,一個來自上海大城市的大學畢業生,被安排到一間狹小的屋子裏開始了他的教書支邊生涯,與孩子的點點滴滴平凡的如沙塵……可是,當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這次電影看得真正有意義!當看到失明後的馮誌遠老師躺在病房裏的時候,我感覺喉嚨一下子堵得難受,眼淚再也控製不住地溢出了。那是怎樣的一段人生啊:那個有著先天性眼疾的馮誌遠老師,遠離了大上海的妻兒,在黃沙漫天的西北黃土地上無聲無響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無法執教。四十多年哪,這漫長的時間,電影沒給我們展示多少馮老師的生活困難,(生命不息,心中就有無法遏止的繼續付出的渴望,是他們讓這大愛充盈在天地之間,生生不息!


  馮誌遠讀後感(三)

  電影《馮誌遠》記錄的是一個平凡教師一生的從業生涯,看完電影的我受益匪。

  在影片中,馮誌遠並沒有多少在講台教學的職業鏡頭,更多的是與學生之間的互助與理解,甚至在失明後幫助困難的學生賣紅棗。老師固然可以教會我們知識,但是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更多課本上沒有的,受益終身的道理。馮誌遠是一個以身作則的老師,他用自己的行動感化了所有的學生,讓他們懂得感恩,懂得回報,還懂得更多,更多……教師,就是應該具有這樣的職業操守。無論在講台上、講台下,教師更應該學會潛移默化地教導學生,而這些受到影響的品德、思想不是任何知識可以彌補的。

  馮誌遠為了教育事業而奉獻出了畢生的精力,青春,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老師,一個多麽神聖而又偉大的字眼?一個多少人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對象?一個影響著多少學子畢生前途的職業?馮誌遠用他的一生譜寫了一篇最為平凡,但卻極為感人的執教生涯,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還有千千萬萬學生,老師的一個典範,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典範。

  這部電影讓我深深地了解了什麽叫做辛勤的園丁,讓我懂得了什麽叫做蠟燭成灰淚始幹,他的事跡將鼓舞所有人民教師以之為榜樣。

這篇關於馮誌遠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9月10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