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孔子讀後感

Sep09

  電影孔子讀後感(一)

  春秋時代,是個動亂的年代,可我們如今仍尊崇的夫子孔丘便是那個時候的奇葩,我對曆史本來就是不太了解的,電影《孔子》無疑讓我更加了解了史稱為“春秋”時代這個名詞的真正意義,雖然都知道,一部電影隻是一個縮影,真正的曆史是現代的我們無論如何無法再現的,我們隻能根據曆史資料以及演員的盡情表演來推斷當時的光景,卻不能把它當作正在發生的事實,可僅僅這一個縮影,孔子的形象在我心底又激起一層波瀾,因為我崇拜他、敬愛他,想知道《論語》的創作過程,以及他的弟子的故事,這部電影從一些角度滿足了我的憧憬。

  剛開始有種錯覺,覺得孔子有點太會裝,一開始便受魯國國君的各種重用,而他態度似傲慢似歡喜,不太懂他為何接受高位的授予,畢竟伴君左右,危機四伏。可了解了當時的政局動亂後,我明白了,他隻是想盡心盡力幫助國君,而魯國國君幾近是個空名,下麵的三桓、季氏無不垂涎著君主的位子,雖說孔子“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可他對國家的熱愛慢慢推著他向前走,不得不立在一個高度上對抗敵人。

  而看到當時幾個國家的相處局麵時,我並不感到擔憂,隻是為當時深受其害的百姓感到痛苦,君主們的雄心勃勃並未展現的淋漓盡致,按說曆史上的他們都是殘酷無比的,可是在電影中,隻是通過極少的顛沛流離畫麵以及人物間的對話,告訴我們哪個國家吞並了哪個國家,隻留給我們去想象,在這樣動亂的時代,孔子依然堅守著他的夢。

  電影中有很多感動我的場景,比如到了某國時,未進城門便被驅逐,孔子便堅持在城外的樹林裏授課,可依然受當地的居民的驅逐,孔子的弟子與百姓發生爭執,樹被砍倒時,孔子滿臉的無奈與辛酸,正如南子說的“天下人不懂夫子的痛苦,是因為夫子的境界之高”,原話忘了,但大概就是這麽個意思,當孔子以禮治國的願望無法實現時,他的痛苦是旁人無法理解的。

  還有一個場景,便是在漫天飛雪時,孔子及其弟子們從冰上過江時,冰裂了,一車的書卷倒入江中,顏回立時跳入江中撈書卷,來回幾次後終於凍僵了,沒有醒來,我看了後有種想責備孔子的心念,顏回是為了孔子,為了師父的夢,就這樣永不再醒來,而孔子內心是會痛的,那麽當時應該想辦法不讓顏回數次回到冷冰冰的水中的,而不是一味地趴在那裏叫著他的名字叫他回來,他應該懂得自己最愛的弟子顏回不會聽他的,即使是送了生命。接著聽聞了子路的死訊後,我真的無法理解孔子了,弟子們都是為了他一人的夢想,斷送了自己的性命,孔子對死去的弟子的無線牽掛與不舍真的沒有改變孔子的以禮治國的方法麽?至少我一直告訴自己,他的弟子們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的,可有時覺得不值得,讓自己活著幫助夫子不是更好麽?為何一定要拚死、拚到死來扞衛自己的那份正義與愛呢?

  沒有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有時候真的無法理解那些人的思想與行動,電影畢竟不是寫實,雖然它努力地想要寫實般讓觀眾相信,我覺得那些演出來的真的不真實,不夠,不充分,這個縮影隻是孔子的明顯的幾個故事梗概,更多的無法呈現了,於是便有一種空洞感,比如孔子漂流了這麽多年,後來回到魯國後,他的老婆孩子怎樣了呢?他的周遊列國講學並沒有突出呈現,很多年在我看來好像隻是瞬間的故事,我想了解細節及更多地故事,更多關於孔子思想活動的故事,他的思想是那個時代乃至現今都寶貴的東西,正如結尾時孔子自己說的,世人了解他同情他理解他是通過那部《論語》,世人不解他懷疑他一樣是因為那部《論語》,每個人細細研究過《論語》的話,對孔子都會有不同的認知,我想,更多的是,人們對他在那個時期的思想的偉大清晰透徹的事物觀,人世觀。

  出生於魯國的孔子,視魯國為家,他的弟子也是如此,後來得知自己可以回家時,我好像融入了他的弟子的行列,急著離開顛沛流離的生活,往家趕去。孔子也許領會到了,自己的夢並不能通過他人來實現,尤其是弟子為了他永遠地離開後,他明白了,他隻能默默用授課的方式推廣禮治,而不能參與政事,此時的他心裏依然是苦澀的,有誌不能抒,是生活在那個年代的悲哀,我更感激自己現在的生活,民主,自由,更激發了我對生活的熱愛。

  而我第一次接觸《論語》的時候是初中,因他的及其弟子的那些簡短的名言以及對話,形象演說了一個個真理,老師帶領著我們通過還原當時的場景,以及給出翻譯後的涵義,讓我對孔子這一偉大的形象產生了並不明顯的崇拜,隻是覺得他是古人中偉人之一,並無其他想法,隨著成長,經曆的事越來越多,再次領會到他們對話中的精髓時,我往往會感到震顫,或許他真的值得我們一生的探索與實踐。


  電影孔子讀後感(二)

  昨晚攜全家去看了場電影《孔子》,離場時已經23點了,看到還有很多年輕人在等候入場。在看電影之前,我問女兒,你知道孔子嗎?她說:知道,可又不知道。孔子在很多國人的心目中是個聖人,但卻又是非常的模糊。

  一部電影,家國天下,短短2小時,一個2000多年前栩栩如生的孔子展現在我們麵前,同時電影也將孔子所通之六藝“禮、樂、射、禦、書、數”都在電影中得到了恰到好處的再現,一氣嗬成,感謝曾執導過《雍正王朝》、《喬家大院》、《漢武大帝》、《芬妮的微笑》等著名影視劇片的中國第五代導演胡玫,她果然不負眾望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率真可愛的孔子形象。

  孔子的電影是非常的難拍,弄得不好,難免說教,孔子是個聖人,但同時也是個普通人,他是聖人,巍峨聳立,為萬世師表,(信念的精神,這也是電影比較感人的地方,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孔慶東在看完影片後評論到:“孔子是一個偉大的失敗者。這個世界不應該是一個成王敗寇的世界,不是說誰成功了,我們就去頌揚他,我們頌揚一個在他活著的時候沒有實現自己理想的人,我活著的時候沒有勝利我不要緊,我相信我的思想在以後會穿越宇宙會讓後人感動。”

  孔子在70歲的時候才回到故鄉魯國。開始整理文獻,言傳身教,他一生培養了3000弟子,更深深地影響了2000多年中華的思想和文化,從這點說孔子是個成功者。

  其實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去了解一點孔子的思想。


  電影孔子讀後感(三)

  電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為什麽今天我還是要寫觀後感呢?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談到文化信仰我們想到的那首當其衝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禱告於你丘山而得名。電影中孔子的出場已經是一個大夫的身份了。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雙親,所以孔子對下層百姓的疾苦特別的關注,回到電影上來。電影中的周潤發給我們很好的詮釋了孔子的許多東西,讓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電影《孔子》裏麵有很多與史書記載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麵的孔子擂鼓為戰士壯威,接著是孔子與魯公一起出麵說服齊王收複失地然後就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的死,都與曆史不符。史書上沒有記載孔子與魯公一起去談判的,而記載的是孔子從天而降前來護駕的,這樣一改似乎讓人覺得更加真實!曆史上也沒有類似於有沉書入水然後顏回去撈的事情。顏回史書裏麵的記載是窮死的,不免有些窩囊,這樣一改反倒顯得他對書籍和老師的熱愛,真正熱愛書的人確實會不顧自己的性命去救書的,沒有什麽迂腐之處!

  電影中孔子會見南子的緋聞也被大肆渲染,讓人覺得孔子不再是一個高不可碰的聖人而是一個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台詞是“吾未見如此好色如好德者”,這是我覺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詞,麵對一個風情萬種母儀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會動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覺得是孔子和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魯國以後,孔子跪在城門下,磕頭行禮口中反複念叨著:“我的祖國,我終於回來了!”這個時候孔子已經年過半百了,但是還是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盡管曾經別人趕他走,但是當祖國需要他的時候他還是選擇了回國。這種胸襟不愧是我們的聖人,這裏看得出孔子的偉大!

  看電影孔子,我們用平常心看他的可愛,用恭敬心看他的偉大:原來這就是我們的聖人孔子傳奇的一生!

這篇關於電影孔子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9月09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