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心靈管理讀後感

Sep06

  稻盛和夫心靈管理讀後感(一)

  這是我第一次跟著老師讀書,稻盛和夫--《心靈管理》。

  我平常不太會去看這類的書,覺得隻是在講大大的道理,不切實際,還不如去看小說,找點樂子。而且我一直都奉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的理念,平常都不太愛讀書,經常往外麵跑,隻是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書才會很認真的去讀,其他的書,有的看過了就忘記了,有的看了一半就不想看了……《心靈管理》也是閑暇的時候會看一下,但是看不久,看了幾頁就會做其他的事情,這也是我還沒有看完書的原因之一。

  書還沒有讀完,我就說說已經讀了一部分的感受。到目前為止,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做自己”。我們不需要想別人想的,做別人做的,喜歡別人喜歡的,我們隻需做好自己。通俗一點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跟隨自己的內心,隻要你心無歪念,而且有利他大於利己的心,你做出來的事都會是美好的,即使有時候有的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自己,但是隻要自己認為是對的,“別人”都是浮雲。

  感悟可能不夠深刻,但這是我真真切切從書上學到並落實到實踐上的。從小到大我都是特別沒有主見,人雲亦雲的一個人,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評價。上了大學之後,好一點,但還是會在意其他人的各種意見。舉個例子,前陣子處理班級的一些問題可能不夠到位,事情做得不夠好,從別人那裏得知班裏的某些同學對我有意見,從知道這個消息那一刻起我就悶悶不樂,想著他們原來這樣看我的,怎麽辦?怎麽才能改變他們的想法?怎麽才能彌補呢?就是整天想有的沒的,連上課也沒有心情了。一兩天之後就去讀書會讀書,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問題,然後聯係到要做自己,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想法。最後就聯係到最近發生的事情,其實我自己已經盡力把事情做好了,真的是盡了自己的能力,我不必懊悔,結果也不是我能控製的,其他人喜歡怎麽想是他們的事情,反正我無愧於心。就是這樣,整個人豁然開朗,輕鬆多了。

  最後,我對自己的兩次無故缺席讀書會也進行了反思。首先我必須承認自己是做錯了,態度不端正,過於隨意,不去讀書會招呼也沒有打一個,不過這周的讀書會是徹底忘記了,更不用說要不要打招呼這回事。對此,我還是深感歉意的,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其次,是我對讀書會的感受。去讀書會就像是上課,說很重視,沒有,不重視,也不是。基本固定的星期三晚上,探討一下人生,思考學習書上教我們的東西。興趣來時就讀得津津有味,興趣稍退就有時候開一下小差。認真的問了一下自己,讀書會於我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第三,我是真真切切想跟老師做實驗,但對讀書不太感興趣也是我的真實情況,老師您說不跟您讀書就不能跟您做課題,這真的是給我出了難題。好好考慮了一番,我會為了能跟老師您做實驗,而申請重新加入讀書會,這也是為什麽老師一提出每個月不能請假或者缺席兩次的要求時,我會馬上的答應的原因。不過我不知道老師您會不會接受我的再次申請,畢竟我的動機不純粹,本身也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

  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篇合格的讀後感,我隻是將最真實的自己和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體會,用不太好的文筆寫出來。


  稻盛和夫心靈管理讀後感(二)

  最近一直在讀有關稻盛先生的書,再加之我所愛的動漫,一直想對日本的曆史有所了解,無奈因了解甚少,讀了一些開頭就有所阻礙。或是因為沒有置身其中而感觸不深。而且所知的一些曆史也和中國的曆史朝代所對應不上,猶如天馬行空之感,隻有縱向沒有橫向的比較,也是讀之晦澀的原因之一吧!

  《心靈管理》中提到,對稻盛先生有很大影響的西鄉先生在禁閉關押中帶入的是中國古代典籍,而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學中也能讀到中國古人的思想。我記得是前幾節課的一位自然辯證法的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說到,中國的古代思想對日本的文化影響之大,無論是從禮儀,日常等等。我在讀其他有關於日本文化的書中也有了解,日本文化是“雜食”文化,如穿著西洋禮服,有中式的禮節,本土的儀式……很是混雜。當中國清末政府“閉關鎖國”的時候,日本卻對全球的文化進行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篩選。或是因日本對文化的態度,造就了今日的經濟強國。

  同樣的這位老師也說到,以前是中國古代的思想在影響著日本,而近代則是翻了個顛倒。查閱一些書本之後發現確實如此。孫中山、李大釗無一不是受到日本文化的熏陶才開辟了中國的近代史。現在中國的很多外來詞匯,並非直接取自於母語為英語的國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從日本而來。日本這樣的一個地域上的小國,如今能在世界大國中占據一席之地,被稱為是東方世界中的“奇葩”,(奮鬥。”對於幸福,我認為,人,滿足就好,滿足即幸福。這並非是讓人止步不前,滿足於現狀,不去努力奮鬥,而是說對自己所擁有的和所經曆應心懷感恩。不要和別人攀比,也不要貪婪,不因物質迷失自己,抓住眼前的,感知所有的,當精神狀態得以滿足,那必然是幸福的吧!


  稻盛和夫心靈管理讀後感(三)

  小時候跟著奶奶看晉劇,那時候就在想,這個世界上怎麽會有人喜歡戲曲?簡直太可笑了,又聽不懂,又不好玩,又不打架。後來,慢慢隨著自己長大,才知道,原來晉劇中的味道就是我們聽的那些熟悉的東西。電影、電視劇很少有看第二遍的,而一出戲,一個人能聽一輩子。

  熟悉的內容、熟悉的台詞、熟悉的唱念做打,每個不同的演員或者每個演員在不同時候演繹,又會有些許不同。在台下能夠靜心欣賞的票友,都是真正的行家裏手,台下的觀眾與台上的演員,總有一份遙遙相望的了解。

  就像那些古老的唐詩宋詞,每一遍誦讀都在重複,又有些許不同。我們的文化中就有不斷重複的基因,需要去細細品味其中的況味。

  稻盛的書沒有戲劇詩歌那麽深厚難懂,卻在淺顯易懂的文字中滲透著中國文化的根基,每一遍品讀總有每一遍的收獲。

  做不到與天對,天在哪,看不見摸不著,而很多人在我麵前晃來晃去,隨時提醒著他的存在。有時候看到不守交通規則的人會瞬間火冒三丈,上司屬於技術上的門外漢卻非要指揮你幹這幹那,同事間互相推諉不想幹活,這些事情常常會牽引我,情緒總會不斷被幹擾。

  看書的好處就在,安安靜靜地看著這些簡單的漢字,回想自己都做了些什麽。除了那些表麵的現象,這些文字會幫助你看到那些煩惱的動力來源。

  回想一下自己進步最快的時候,都是努力做事情的時候。有的努力很開心,有的也很痛苦,但過後總有進益。如果不努力做事情,空想隻是空想。

  開始並沒有記住這本書的名字,隻記得是什麽管理。身體管理、才智管理我們總會有些意識,卻往往忽視了心靈管理。生命隻有一次,何不用如此寶貴的生命做最有意義的事情。其實稻盛和夫的書更像是行動指南,如果什麽事情都不做,讀起來隻是每個字都認得而已,隻有在腳踏實地地努力過程中它才變得字字千金。

這篇關於稻盛和夫心靈管理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9月06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