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讀後感

Sep02

  道士塔讀後感(一)

  《道士塔》讓我仿佛置身於敦煌文化衰敗的那一刻。也讓我被因此文章而卷起的沉痛漩渦所吞噬,所淹沒。我拚命地喘著氣,猙獰在其中。在旋渦中努力地尋找著方向,我無力挽回,於是隻能用掩麵歎息。憤慨這一切,回避這段無情的曆史。王元籙,你將為所做的一切付出巨大的代價,你將成為一個扮錯戲的小醜,一個受人啜泣的千古罪人。

  我也曾今帶著份喜悅,踏進承載千年文化的敦煌,在莫高窟的門口便已染上一層淡淡的悲憤,人如煙雲,浩浩蕩蕩的堆積在窟下,排著龍長的隊伍肆意喧嘩,一地垃圾,莫高窟下何嚐還留一片淨土,安靜的方寸啊。用悼念的眼神細細品味那古老而又多彩的壁畫,這裏沉澱著多少文化大家的精品。他們盡情揮灑才華於此,隻為求的那流芳百世的美麗。每一筆用心勾勒出的線條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亂世之爭,傾國之美。每一個洞中都還殘餘著往昔傷痕的塵灰。無知的王元籙輕鬆地粉刷洞裏貌似礙眼的壁畫,麻木的神經還在為昏庸無光的未來做著計劃,卻不知已走上不可悔改的路。牆上的裂紋似乎正訴說著什麽,裂紋將我們定格在一段時空,但我們還是無法拯救。一做做成為廢墟,不忍細看的婀娜塑像,一袋袋的似垃圾般被揮霍。王園籙——你到底在做什麽?

  一座新的文化地窖已被經過粉刷的牆壁很快突出的裂痕而被挖掘。但這並沒有給我們下欣喜和自豪,卻帶給我們更多的懺悔和對當時政府腐敗的鄙視。大雨傾盆般席卷向我們的知識,不渺小但還是依舊未被重視。貪圖金錢的王園籙用大批大批,成百上千的字畫換得不值得一提,少的可憐的銀兩。火燒圓明園的場景像一場過時的黑白電影,不停一幕幕浮現於大腦,我的思緒好亂,真的好亂!夾雜著各種情感,王園籙卻還在一旁安逸的賺著他的小本買賣,始終毫不眨眼的抽幹中華民族所剩無幾的文化鮮血。我現在正浸泡在文化的苦水中。他以為自己的“慷慨”會被人傳頌,可是卻成為低俗、無知、愚昧的代名詞。每當國人在細細鑽研花高價買入的微型膠卷,不忘國恥日夜艱辛,我們隻是無償的彌補這過錯。

  希望這沉痛的曆史會被歲月洗刷,不在留有任何的足跡。


  道士塔讀後感(二)

  今天學了餘秋雨先生的《道士塔》,餘秋雨先生認為,王圓籙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是曆史的罪人。他從外國冒險家的手裏接過極少的錢財,讓他們把難以計數的敦煌文物一箱箱運走,造成了一個古老民族的悲劇。

  餘先生說,“這是一幹巨大的民族悲劇。王道士隻是這出悲劇中錯步向前的小醜”。這句話,我認為無論站在哪個角度它都是對的,王道士隻是一個小配角,他沒有權力沒有勢力去改變什麽,餘先生也承認“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論”。至於對石窟的破壞,暫且跟從餘先生的說法。王道士用石灰把牆壁刷了一遍,(詩句:我好恨,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是我能與你對視著站立,陰森幽暗的古堡,晨光微露的曠野,要麽我拾起你剩下的手套,要麽你接住我甩過去的劍,要麽你我各乘一馬,遠離天遮天的帥旗,離開如雲的戰陣,決勝負於城下。一句句深入人心的話,無不表達出後人們對前人的痛惜。

  每一個曆史文化悲劇,都讓我們中國失去了許多隻屬於我們中華文明的光環,也讓我們後人明白一個國家的文化要想永遠流傳下去,就應該用最率真的態度對待曆史留下的一切。

這篇關於道士塔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9月02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