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讀後感

Sep02

  桃花源記讀後感(一)

  讀完《桃花源記》後,我深深的被起吸引,陶淵明先生用淋漓盡致的字句構造了一種安詳、寧靜的環境。

  “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句讓人浮想連篇,仿佛我已身處於這篇幽幽桃花林之中。桃花盛開,勃勃生機,寧靜優雅,頓時使人飄飄渺渺、若已成仙。粉紅的桃花透著一陣陣清香,無不使人忘卻憂愁與煩惱,隻得靜靜的享受這大自然的美景。然而“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又顯示出了桃花源人民的熱鬧。我又仿佛看見了男女老少紛紛來迎接這個外來人,你爭我搶,熱熱鬧鬧。

  陶淵明先生以武陵人誤入桃花源而道出了希望世間的和平。在當時這個黑暗、腐敗的社會中,“桃花源”的確是令人們向往的一個地方。

  說起和平,我不禁也想住入“桃花源”這個地方,在如今這個信息時代裏,到處是爾虞我詐、明爭暗鬥的。想起最近的以色列狂轟加沙這條消息,我越來越想住進那個能夠與人絕對和平共處的地方。

  可是,“桃花源”永遠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不過是一個美好的幻想。

  現在的社會,腐敗、自私這些醜陋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侵蝕了人類的心靈。甚至一些人產生了征服世界的想法。這些看來無知、可笑的想法,卻塑造了一個醜惡的人。

  想到這,《桃花源記》的美好感覺頓時戛然而止,似乎感覺醜陋的思想逐漸籠蓋了湛藍的天空,籠蓋了孩子的笑臉,籠蓋了人類純潔的心靈。


  桃花源記讀後感(二)

  懷著小小的激動心情,我閱讀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那麽美麗、祥和的世外桃源,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時候我也不時的在幻想,要是有一天我也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下,那該是多麽美好啊。可是那就是僅僅隻是幻想,當我緩過神來,就會有一種道不明的失落感,人類的破壞,人類的不和諧,造成現實社會已經冷冰冰的了。在那個黑暗,腐敗的社會中,‘桃花源’的確是人們向往的地方,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仿佛我已經深入其中。小溪兩岸群山連綿,順著小溪走,一個神秘的地方出現了,桃花盛開,到處生機勃勃。那粉紅色的桃花一朵緊挨一朵,擠滿了整個枝丫,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擁著,它們像一群頑童,爭先恐後地讓人們來觀賞自己的豔麗豐姿。小草帶著泥土的芳香鑽了出來,一叢叢,一簇簇,又嫩又綠花兒也伸了伸懶腰,打了個哈欠,探出了小腦袋;小朋友們都脫掉了笨重的冬衣,換上了既輕便又鮮豔的春裝;小鳥們從家裏飛了出來,唱著動聽的歌。

  跟著陶淵明的蹤跡,我們來到了充滿和平寧靜的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好一幅和平寧靜的景象。土地平坦寬闊,肥沃的土地上種滿了莊稼,年輕的小夥子下田耕種,不畏炎熱,都在努力的為自己的生活播種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除了那可愛的桃花,還有一群群小動物,小魚和小蝦嬉戲著,來來回回,都好像在尋找自己的好朋友,有時候還朝著我們眨眨眼。啊,桃花源裏的池塘真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漣漣秋水,給人幾絲涼意;瞧!

  ‘黃發垂髫,怡然自樂’把桃花源人們的幸福生活表現的淋漓盡致。‘設酒殺雞作食’對於一個外來人,老百姓們熱情招待他,熱熱鬧鬧,並沒有覺得他是個外人,會給人們帶來傷害,他們那麽淳樸,善良,可是這個武陵人卻不記恩德,恩將仇報,妄想打擾他們的安寧生活,以為可以得到一大筆財富。他們自私自利,見利忘義,隻活在錢財之中。我們用心想想,(夢想,而是現實。

  想到這裏美好的感覺戛然而止,黑暗已經籠罩了整個天空,籠罩了人們的心靈。我們不應該讓黑暗繼續蔓延下去,作為現實社會中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擔當起保護家園的責任,創建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隻有歡笑,沒有壓迫,沒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戶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惡,肮髒的思想通通從靈魂裏清楚。

  作為現代的中學生,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自己的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桃花源記讀後感(三)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這一段的意思是這樣的:“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就出現了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裏好像隱隱約約有些光亮。漁人就下了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他又往前走了幾十步,眼前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其中來往工作的人,男男女女的穿著全都跟外麵的人一樣。老人和孩子,都安閑快樂。”

  每當讀到這一句時,我總是愛在腦海中想象出桃花源的樣子,並想象自己身處其中,怡然自得。桃花源不正是人們心目中的一片樂土嗎?於是有了“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和“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的故事。看完之後,我忍不住想,為什麽漁人能在無意間進入桃花源,而太守和南陽的劉子驥帶了那麽多人那麽仔細的找卻找不到呢?

  會不會是因為漁人心無雜念而其他人卻心懷不軌?太守可能這樣,但“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他也會這麽想嗎?由此我又想到了一篇叫做《金斧與農夫》的故事,故事是說一位農夫一不小心把自己的鐵斧掉進了河裏,招來了赫爾墨斯,赫爾墨斯撈上了一個金斧和銀斧,農夫卻隻要他的那把鐵斧,赫爾墨斯被他感動了,於是把三把斧子都送給了他。另一位農夫聽了很羨慕,卻因為貪心變得一無所有。這不正像我們身邊的一些人嗎?貪得無厭,於是變得庸俗,小氣,被人看不起。看到成功了的人便百般嫉妒,也去效仿他們,結果和太守一樣“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出口”了。

  而那些人們口中的高雅之士,有多少是真正的“高雅之士”呢?

這篇關於桃花源記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9月02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