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讀後感1500字

Aug25

  詩經讀後感1500字

  比起唐詩宋詞奢華雕砌的韻律和儀仗,詩經裏的句子更多的給人是未經雕琢的真誠感和衝擊感。就好像唐詩是精雕細刻的窗欞簷角,滿是技巧,儀態萬千;詩經則是古樸的石階,蒼涼的站在那裏上千年。感覺裏兩周戰國時候的古代人們總是最真誠的,誠懇的歌頌祖先功德,誠懇的拜求風調雨順,誠懇的去想喜歡的姑娘。風,雅,頌,隨便抄起一段,寥寥數字,卻又是那麽的讀不勝讀,美不勝收。

  初讀《詩經》的時候,隻是感覺每句必有一字不識,但是偏偏是這種磕磕絆絆的陌生感覺更讓人感覺美好,仿佛憑空多了一股猶抱琵琶半遮麵半遮麵的感覺。就比如這一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這個“僚”字,就是抵死不會認識的。但是偏偏能懂得它的意思,“僚”麽,不就是“撩”麽。美人月下倩影,撥撩小夥子的眼,也扭扭捏捏撥撩著自己的心。不管當年的古代人為何而寫,寫為何意,反正幾千年後的我是這麽理解的,也自覺得理解對了,月出而皎,美人身材窈窕,多麽美好多麽誠實的意向啊。還有膾炙人口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不是看詩經下麵的注釋,誰知道雎鳩是個什麽,君子好逑的“逑”又是什麽意思。但是偏偏是這麽一句,就那麽直接擊中你的心裏,讓你猛的一下想起自己的淑女或是君子,讓你就想不顧一切的去“求一求”自己的意中人。“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一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沒什麽特殊的地方,沒什麽雕砌的辭藻,但是就是強烈又直接的說出了每個人從小,從第一次戀愛就想說但是沒能說出來的話。兩周戰國時候的人們就這麽凶猛直接,能準確又強烈的表達自己的感情寫在詩裏歌裏,而且讓幾千年後的看到的人感同身受。(詩歌的人都知道,凡是此類的詩歌,即使是每句都有一詞不認識,讀來也遠勝於譯文。總是感覺有那麽一股內在的韻律和情感在句子裏,有個把詞不認識,也絕不會影響這種感覺。之前我不了解這是怎麽回事,直到某個下午,奉老師的命令拿起詩經又一遍細看的時候才猛然發現,原來這種偶有字不識,讀來卻甘之如飴的感覺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啊。詩經就是這樣,幾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話下來,精簡又精簡,流傳著,丟失著,散佚著,直到傳到今天我們手裏。傳到我們手裏這些,代表的是幾千年來人們共同的感覺,共同的躁動,因為沒有共鳴的話和片段都已經在前年的曆史中散失掉了,留下來的,都是人們心裏最深處,最能認可的,最能感動的語句,這種感覺中外大抵也是一樣,要不外文的詩歌也不會流傳到中國來。越早遠的詩歌,技巧便越少,流傳下來經受的考驗就越多,能流傳下來的那些,帶著的共鳴力量也越多,也大概便是詩經中的語段,看起來總是不如唐詩宋詞精致,卻仍然有簡簡單單的感動人吸引人的力量。與唐詩宋詞相比,現代的很多詩歌也是更顯浮躁,總是感覺不如唐詩宋詞雋永,大概也是沒有經過時間提煉的的緣故,比雋永,總是比不過這些幾千年的老古董的。

  說實話,我是不太喜歡詩經裏那些政治道德和價值理想之類的呐喊的。因為站在幾千年後的曆史來看,這些當時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都是些統治者麻痹勞動人民的工具,很有一些腐朽且不堪,這些情感的表達,比起愛情啊,對風調雨順的渴望啊,對戰爭的厭惡,對不歸人的思念啊這些人類更真誠的情感來說,自然要低一個等級。一句描寫悲哀的婦人等待丈夫戰爭歸來的詩句,總是比一句號召士兵上戰場效忠君主的的詩句更有感染力。人的本性的樸素的情感雖然在曆史的不同時期,是不會變的,而表征著這些情感的樸素又遙遠的詩句,更是會曆久彌新。這大概就是很多人認為“國風”是詩經最高藝術成就的原因之一。

  略一品讀詩經,就有這麽多不著邊際又實實在在的感受。由此可見其魅力一斑。千年傳下來的老古董,論雋永,論衝擊力,果然是值得品味學習。這詩裏的味道,即使再傳個幾千年,大概也是不會變的吧。

這篇關於詩經讀後感1500字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8月25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