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1000字

Aug23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1000字

  拿起這本書的原因很簡單,封麵上有龍應台和蔣勳的名字。我以前看過蔣勳的《孤獨六講》,很不錯的一本書,印象頗好;龍應台就更不必說了,想當然的男人,事實上的女人,寫文上的戰士,少見的文筆犀利潑辣的作者。再加上心底那一點點文藝青年的因素作祟,直接導致我開卷開啟了尋找龍、蔣二人文章的艱難之旅。

  抱著極大期望的結果總難免失望,翻完全書也不過就看到了龍應台在香港大學醫學院2011年畢業典禮上的一篇演講,《我們的村莊》,沒有想象中咄咄逼人的龍氏風格,反倒像個跟人促膝談心的大姐,或者是因為要跟離開學校的青年朋友告別的緣故吧。蔣勳的則幹脆就是一篇在我看來完全不知所雲的《薩埵那太子舍身飼虎》,可能跟個人經曆和理解力有關,並不是我所喜歡的風格,隻當是長了次見識。

  其他還有一些餘光中、林青霞、張曉風等少數我所知曉的公眾人物的文章,全部選自港台報紙如《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等等,寫的也多是港台的人物風貌,畢竟和大陸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所以讀起來頗是有些費力。把這本書拿起來附庸風雅是好的,但要達到深入理解、無障礙閱讀的程度,我估摸著自己還得再多經曆些年歲。

  不過就算是兩岸三地,“十裏不同村,百裏不同俗”,但源自於同一民族的血脈總是無法割舍的,很多感情都是相同的,並不會因為語言表達的不同而被阻隔。比如書中寫對山水的讚頌《黃山詫異》,寫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夢中的父親》,寫難忘的成長經曆《大地震--一個小男孩的見證》,寫血濃於水的親情《陪侄女一段》等等。看著看著也就滲入了那樣一種淡淡的憂傷氛圍中,特別是回憶最傷人,或沉溺於過往不能自拔,或走不出曾經留下的陰影,或是給逃避現實找一個借口,也算是敏感文人另一種形式的傷春悲秋吧。

  其實我並不喜歡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不喜歡編選者以龍應台、蔣勳的名字吊人胃口一樣,光看書名就讓人心情莫名低落。(生命,各種生命的臉在眼前移動,各種生命的言語回響在身邊。”作者不上著名的社交平台“臉書(facebook)”,是謂“不要臉”,而獨獨鍾情於讀書,和書中眾多的生命相遇,和那麽多臉孔擦肩,從書中“看到行走,爬山,耕作,劃船,擁抱,親吻;聽到交談,呼喚,唱歌,哭號……”

  看到這篇的時候我才終於找到了能和作者心靈相通之處,同為讀書人,誰舍得下那麽多色彩鮮明的人物和普通人永遠無法企及的萬般經曆,每一本書都是有生命的,開卷畢竟有益,信哉斯言。

這篇關於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1000字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8月23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