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小說讀後感

Aug01

  亮劍小說讀後感(一)

  很早就看過電視劇亮劍了,但直到現在看過了小說亮劍後,真正的被震憾了,那種感覺很複雜,小說的前半部分和電視劇是一樣的,激昂的戰爭,寶劍出鞘的精神,但真正精彩的是電視劇中沒有表達或是不敢表達的後半部分,我想作者之所以寫這部小說的初衷,所要表達的思想,全部凝結於小說的後半部分,黨內肅清運動,大躍進,文革鬥爭等等,才是亮劍一書的精華所在。我之所以感觸頗深,也源於先看完了電視劇後才看的小說,因為在電視劇中李雲龍,趙剛,丁偉以及小田,馮楠,田墨軒的形象已根深蒂固,他們高大正義英雄的氣概讓我怎麽也不能接受小說中他們所遭受的迫害和不公,真的讓人發自肺腑的心痛,我是流著淚看完這部小說的,好多年了真的沒有為一部小說而流淚,這次沒有辦法控製,一個個高大的身軀就那樣倒下,亮劍精神隨著他們的靈魂一起得到升華,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看了電視劇,我們都記住了李雲龍這個具有特殊魅力,個性鮮明,活生生的軍人形象。電視劇帶給我們的是抗日戰爭的激情,軍人的生死離別戰友情;也記住了楚雲飛跟李雲龍那種特殊的朋友情。但是,看完小說,才知道我們了解的李雲龍,楚雲飛,田雨,趙剛,並不是他們的全部。李雲龍從沒有離開過戰場,即使死也是以一種軍人的尊嚴死在自己的槍下;田雨對李雲龍的愛並沒有因為兩人的矛盾而削弱,從文革群眾造反派圍攻李雲龍,她帶領六個孩子拿著棒球棒誓死保衛丈夫,從她在李雲龍去世兩天獄中割脈自殺,我們知道了什麽是軍人的妻子,她至少說明了軍人的妻子一樣不是柔弱的。

  趙剛一個為了尋求國家民族獨立自強,社會進步的軍人兼知識分子,至死堅持自己的原則,他告訴我們的是知識分子一樣不是柔弱的,為真理獻身是值得的。楚雲飛抗日戰爭期間多次幫過李雲龍,因為他珍惜這條漢子,他們兩人對峙過,甚至經曆過殊死搏鬥,但當他得知李雲龍去世的消息,心情沉重,在大陸對案的金門島發表悼文,他不願意就這樣失去了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如果不談政治,他們真的可能成為至交。當孔捷回想起這些老戰友,丁偉,李雲龍時,我不禁跟著心情沉痛。當趙剛的兒子帶著幾個弟弟妹妹向李雲龍叩頭訣別的時候,我不得不佩服軍人的孩子。當段朋把李雲龍從囚車上劫下來的時候,我不禁感歎,這是李雲龍帶出來的兵,不惜一切代價,誓死保衛首長。多少次李雲龍,段朋當他們麵對威脅時,他們首先想到的已經不是戰爭時候的殺,殺,殺,而是忍耐,因為他們是善良的,因為他們是正直的軍人。政治也許對他們太殘酷了,但他們沒有放棄軍人的原則,捍衛著中國軍人的尊嚴。戰場上,李雲龍用刀槍亮劍,文革時李雲龍用他的精神亮劍。小說寫的很真實,很發人深思,但願有一天,我們的社會能更加理性和寬廣,讓小說“亮劍”的後半部分可以搬上熒屏,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全麵,更有內涵,更有感情的李雲龍,看到一個更為真實的亮劍。


  亮劍小說讀後感(二)

  作為軍人子女和文學青年,《亮劍》首先吸引我的是好看、精彩,而且“彩點”可說是俯拾即是、信手拈來。隨著人物、情節的展開,一股股巨大的衝擊波撼人心魄,使人不由得隨著書中人物命運的變遷而扼腕痛惜、悲憤不已。

  全文文筆並不細膩,但是,每個看完這本書的人,第一個感覺,那絕對是感動,是一種夾著憤懣與崇敬的滾滾熱血找不到宣泄、而在心中洶湧澎湃的感覺!所以,到這裏,關於文采什麽的,一切都已不重要!

  這是一部男人的書,看了此書,你才能明白什麽叫真正的男人!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存在至今,正是有這樣的英雄存在,他們往往平時默默無聞,但在危急關頭,隻有他們才能挽救人民,他們是真正的男人,真正的英雄!這是一部讓人不得不一氣看完的書,看著此書,那種親臨戰爭的殺氣在字裏行間都能清楚感受,感受得到那種震撼的感覺。

  《亮劍》人物性格極為鮮明。主人公李雲龍身經百戰,性情暴烈,在渴望嗜血的拚殺中,在為戰友之死的複仇中,表現出一種鐵血軍人不計生死、要壓倒一切的霸氣;在“文革”中麵對“造反派”的挑釁,亦表現出一位將軍不怒而威、咄咄逼人的氣勢;麵對“專政”鐵拳的淫威,為捍衛軍人的尊嚴,錚錚鐵骨寧折不彎。“偉哉,上將軍!”作者在著力刻畫李雲龍的同時,還塑造了一個英雄的群體。他們麵對強大的敵手,“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出鞘。”無論是戰爭年代為救受傷的師長拔槍逼迫醫生的下級軍官,還是“兩頭冒尖”、嗷嗷叫的戰士;無論是和平時期拍案而起、奮不顧身的將軍趙剛、丁偉,還是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的馮楠、田雨,這些“硬漢”的形象猶如一組高聳的群雕,威風凜凜,氣勢逼人。在這個群體中還有一位錚錚鐵骨的知識分子——田墨軒。作為能預知未來的智者,他完全可以躲避災難,但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促使他縱然粉身碎骨,也要警醒國人。在“小人”猖獗的勞改農場裏,他也依然我行我素、高風亮節。這是一曲英雄悲歌。我為這些曾經創造輝煌而今卻已悄然逝去的英雄們痛惜不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文中還塑造了楚雲飛這一國民黨將軍的形象,他們一起抗日,結下了一段友誼,但在內戰的戰場上,卻毫不留情,拚命的至對方以死地,但在戰場外,可謂是惺惺相惜。在李雲龍逝世的消息傳開後,楚雲飛方麵“一股宏大的鋪天蓋地的音樂聲像颶風一樣掠過海峽,鄭波的心髒猛然收縮起來,這是貝多芬英雄交響樂的第二樂章,那首著名的《葬禮進行曲》,肅穆、悲哀的音樂過後,往常那嬌滴滴的女人聲音沒有出現,一個聲音渾厚的男廣播員緩慢的聲音傳來:“……駐島全體國軍將士對李雲龍將軍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看到此,不禁讓人肅然起敬,連自己的對手也這樣評價,將軍真英雄也!

  一個人隻要當過一天兵,他就永遠是個兵,他隻要還有一口氣,他的理想就是炮火紛飛的戰場。我始終喜歡英雄主義,我崇敬的男子漢就是這些隨時願意為國披甲出征的人。

  《亮劍》從頭到尾都是鮮血和硝煙,從頭到尾都是殺和被殺,但是我們決不會屈服!

  《亮劍》透出的就是這種不可一世的驕橫,它是軍人之歌,是為男子漢而寫的,我喜歡它的剛猛,我喜歡它那種毫不掩視的霸氣。

  我不知道我是怎麽看完著本書的,李雲龍將軍這個人物在曆史上可能是不存在的,李雲龍是作者對很多共和國將領的事跡的匯總,是哪個年代英雄的代表。他的一生是為了戰爭,為了硝煙,為了血而存在,我想和平是不適合他這樣的人生存的,但是我知道一個中國軍人的魂魄在他身上凝聚著。也許他的最後結局是我們都不想看到的。但是也許那是他最好的結局,我為他的一生感到無奈,願將軍的靈魂的到安息,願所有和將軍一樣的真正的英雄安息!


  亮劍小說讀後感(三)

  我看過電視劇《亮劍》,也讀過小說《亮劍》。(www.)一說到《亮劍》,馬上就想到了亮劍精神。要理解詮釋亮劍精神,觀看電視劇還不夠,必須看原著。因為電視連續劇《亮劍》,是根據都梁先生所著的同名小說《亮劍》改編而來,僅僅是引用了小說中很小一部分,再加上了其他抗日英雄的故事在裏麵,雖然這部電視連續劇也釋義了“亮劍”的精神,但那隻是都梁先生筆下李雲龍“亮劍”精神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它不可能完整地釋義都梁先生筆下的主人公李雲龍的亮劍精神之所在的。要領會這“亮劍”的精神,還真得看看都梁先生的小說原文才行的。

  什麽是亮劍精神?在小說的第三章裏,作者就用李雲龍的嘴,把這“亮劍”的精神給說了出來,原文是:“這才對了,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出鞘,這叫亮劍,沒這個勇氣你就別當劍客。倒在對手劍下算不上丟臉,那叫雖敗猶榮,要是不敢亮劍你以後就別在江湖上混啦,咱獨立團不當孬種,鬼子來一個小隊咱亮劍,來一個大隊也照樣亮劍。”作者正是圍繞這“亮劍”精神,從抗日戰爭時期的李雲龍,一直寫到了文革期間的李雲龍,寫到了寧願站著死,不願跪著生的李雲龍。

  “亮劍”的精神,從小說中可以看出是一種勇於戰鬥的精神,是一種敢於與強大的敵人拚搏的精神,是一種勇於抗爭的精神,並不是一昧草莽的表現。“亮劍”指的是一種精神的境界,就是戰略指導思想,而不是戰術性的東西。

  讀了都梁先生的這本小說之後,我更深地理解了李雲龍這個人物,也明白了李雲龍的“亮劍”精神,它其實是一種勇於戰鬥的精神,不是那種有勇無謀的戰鬥精神,而是有勇有謀的戰鬥精神,這種精神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也同樣需要。

這篇關於亮劍小說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8月01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