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讀後感300字

Jul19

  馬說讀後感300字(一)

  人才是需要慧眼來識別的,否則人才若沒被識出,就是一個普通人。這是大多數人的看法,真是這樣嗎?

  千裏馬也隻有伯樂才能認出,否則吃不飽,住不好,如何日行千裏呢?隻不過是茫茫馬群中的一支普通的馬罷了。人才也是,如果發現不了長處,永遠隻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但如果真沒被識出,隻能被埋沒了嗎?不,如果沒人發現你的長處就要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有一個事例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在經商,卻屢屢賠本,後來,他開了一家公司,卻在幾個月後倒閉了,他又換了許多工作,卻總是沒有起色。不知試了多少次後,他放棄了。他頹廢地走在大街上,一個老者攔住了他。老者問:“怎麽了,年輕人?你臉色很差呀。”年輕人告訴了老者他的經曆。老者捋了下胡子,說:“我見你口才很好,不如當個作家吧。”年輕人照做。自此,文壇上一顆紅星迅速升起,如日中天。年輕人終於成為了一個稱霸一方的作家。

  千萬不能等著被人發現長處,而要自己去尋找,否則,極可能一生都無法發現自己的長處。


  馬說讀後感300字(二)

  這篇文章雖然很短,但是全文卻飽含了韓愈的感情,先從正麵提出問題:“世有伯樂,而後有千裏馬。”然後又寫道,“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麵展開議論。千裏馬和伯樂的依賴關係是如此密切,而伯樂卻不常有,千裏馬終身要被浪費的命運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來,自然就寫到千裏馬被浪費的遭遇,對無知的“食馬者”(統治者)發出強烈的譴責,進行了辛辣的嘲諷。本文雖短,中心卻十分明顯,寫出了對統治者的無知的憎恨,還有對“伯樂”的期待!

  《馬說》真是一篇好文章呀!


  馬說讀後感300字(三)

  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在他的寄言雜文《馬說》裏有這樣一段話“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隻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這段話深刻的闡述了這樣一個道理“世上有了能鑒別俊才的伯樂,‘他死馬必亡’”之理。世人憤激。

  這樣看來。問題是在有無伯樂,是在有伯樂而能否起伯樂的作用。我以為伯樂常有,而起伯樂作用的不常有。伯樂多在中間,他們雖可薦賢,但因受到條條框框的限製,難以生效;身處領導崗位者,亦不乏伯樂。真能起伯樂作用的卻屬寥寥。

  再者味千裏馬的食馬者,食的少得可憐,有時還沒食。這樣再好的千裏馬也將是才美不外現了。所以千裏馬不能出眾,社會的埋沒了。

  在現代化高度發展的社會,科技技術大為改觀,人才作為科技的基礎。而人才就在我們身邊,隻是利用得多少,多錢者興,少錢者衰。


  馬說讀後感300字(四)

  千裏馬和伯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隻有伯樂無千裏馬也不能,隻有千裏馬無賞識自己的伯樂縱使在有本事也是白白的被埋沒,無用武之地。如果千裏馬和伯樂湊到一起就必定能夠幹出一番大的事業。有的人雖然很有能力但是一直碰不到賞識自己的伯樂,無法施展,隻能默默的生活。(夢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有的能夠成功,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有的卻是默默無聞,那就是因為成功者遇到了自己的伯樂,默默無聞著縱使自己才華橫溢也無法施展,是因為沒有人發現他的才能,沒有一個發展自己特長的平台。所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是永恒不變的真理。無論何時也會有被埋沒的千裏馬,但是也有幸運的千裏馬,他們遇到了駕馭自己的伯樂。

這篇關於馬說讀後感300字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7月19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