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讀後感400字

Jul19

  馬說讀後感400字(一)

  人們常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裏人們所說的“千裏馬”通常是指那種德才兼備、有才識或有特殊技能的人。然而,由於世間的伯樂不常有,就這樣,即使是千裏馬,最終也隻能被埋沒。

  在《馬說》裏可得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因此“是馬也,雖有千裏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這便是導致“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的根本原因。

  現實生活中,“懷才不遇”的情況是常有的事。比如一個滿腹才學的研究生和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同時受聘於一家公司,不善交際的研究生隻懂埋頭在事業工作中,而不懂與上司套近乎,善於觀顏察色的大學生卻很會對上司溜須拍馬,阿諛奉承。就這樣,上司便很看好那位大學生,而忽略了那個滿腹才學的研究生,沒能提供更好的舞台來讓研究生發揮他的聰明才智,由此而埋沒了很好的人才。同樣的條件,不同的個性和人生觀決定了各人不同的命運。

  都說“世有伯樂,而後有千裏馬”。問題是出在千裏馬總是不能出現於伯樂的視線範圍內,而導致“懷才不遇”的情況很無奈地重複出現,並由此衍生很多人間悲劇,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礙了很多事的健康發展。曆數古今中外,多少賢人誌士,由於無幸遇到伯樂,由此隻能在默默中,痛苦地度過原本可能輝煌的一生。

  因為統治者的不識人才,才會引發人們的疑問:“其真無馬耶?”其實,這不過是他們不知道罷了。作者通過這篇文章來表述千裏馬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

  讀了課文後,我希望天下的統治者能夠學會善於識別人才,不要讓千裏馬懷才不遇伯樂的慘劇屢屢重現。我相信在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千裏馬常有,伯樂也一樣常有!


  馬說讀後感400字(二)

  最近幾天,我背了《馬說》一文。

  《馬說》是韓愈寫的。大家肯定知道韓愈很育才。可是,在那時,韓愈懷才不遇,曾三次上書宰相以求得提拔,卻一直未被采納。

  韓愈的坎坷遭遇正式寫這篇《馬說》的思想基礎,這篇文章另一用意是惋惜的表白心跡,並與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這篇文章巧妙的運用了比喻手法。將韓愈本人比做千裏馬;將中用韓愈的人比作伯樂。

  我覺得,最能體現韓愈懷才不遇,也最帶有諷刺意義的句子是:是馬也,雖有千裏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意思是: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裏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特長也就顯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麽能要求它日行千裏呢!它的內含意義是:我韓愈,雖然有許多才華,許多智慧,但不給我一個機會,不給我一個展現才華的舞台,我有再多的智慧也展現不出來。想要和平常的人一樣還辦不到,怎麽可以要求我能夠為你解除憂愁呢!

  我突然由韓愈想到了一位同樣是懷才不遇的另類奇才——東方朔。他是漢武帝身邊的一位弄臣,十分搞笑,他曾說過“我為什麽不哭呢?躺著的是屍體,立著的是墳墓,我來到一片墓地裏,怎麽能不不哭呢?”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東方朔是一位“相聲演員”。但真實的東方朔卻不是這樣的。真實的東方朔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人。他寫的文章都很有水平,他在文章裏也曾寫道“我懷才不遇,我那樣做是為了親近漢武帝。”

  由韓愈的這個文章,我突然覺得引申到現在正合適。現在這篇文章的意思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每人都有各自的特長,要根據他人的特長來使用。就像《馬說》中所說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一樣。

  哎,伯樂不常有啊!即使有,也是那麽一點點,很難碰上啊!悲哀!悲哀!地球人的悲哀!


  馬說讀後感400字(三)

  文/譚靜波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題記

  今天,在語文課本上學了《馬說》,鑒別千裏馬,靠的是伯樂的慧眼,而我們生活中呢?是否也要靠自己的一雙“慧眼”呢?

  我認為生活中需要。

  生活中,勤奮刻苦的人不計其數,但懂得賞識他人的卻少之又少。(成功的秘訣。漢武帝慧眼識別英雄,結果衛青、霍去病都在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劉邦識人有方,結果張良、蕭何等一批人才成了他的開國功臣。可見,學會賞識,對人有多大的影響!

  學會賞識,猶如幹旱的田地迎來了久別的甘霖;學會賞識,猶如在人生殿堂裏添上了一顆璀璨的明珠……

  伯樂的眼睛,其實就是會識別、賞識。借你一雙慧眼,去學會賞識別人吧!

這篇關於馬說讀後感400字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7月19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