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歎讀後感

Jul19

  千年一歎讀後感(一)

  《千年一歎》記錄了餘秋雨在前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裏的經曆。“千禧之旅”的目的實際上是環遊世界的文明古國,領略人類文明的精華和感受異國的風土人情。所以他們選擇了希臘為此次旅行的第一站。路徑除中國外的三大文明古國,埃及、印度、古巴比倫。

  翻開餘秋雨的《千年一歎》,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隻有曾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文明。《千年一歎》讓我的思緒跟隨著它橫貫了幾乎整個亞歐大陸,跨越了幾千年的時光。聽著李白的歌,尋著屈原的夢,探尋著中東古文明的輝煌,撫慰著西亞顧問名的傷痛,感受著南亞曆史的喜怒哀樂。

  《千年一歎》,正如歌詞中所寫:“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托我來拜訪。我是昆侖的雲,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飲著屈原的夢,李白的歌,探尋著中東古文明的輝煌,撫慰著西亞古文化的傷痛,感受著南亞曆史的喜怒憂傷。

  而到達希臘時他們所見到的隻是狹小、陳舊、道路擁擠和人民閑散。隻有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中看到一點文明古國的影子。照我看萊希臘人閑散的升華方式有許多缺點,社會失去了精氣神,一部分閑散變成了精神貧窮。可見衰落了的古代文明難以與現代結合,最後隻能被現代文明遺落。 希臘給人的感覺是藍色的,無論是美麗的愛琴海或是作為希臘象征的巴特農神殿。但這隻是最初的感受,到於那些大思想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他們滯留在千百年前對人生的思考已無法用現代的詞藻形容。餘教授在《哀希臘》一文中提到在愛琴海邊的石柱上找到了英國大詩人拜倫的刻字,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刻字在石柱的底部,而且是恭恭敬敬用小寫字母刻上去的,較之後來那些張揚地用大寫圍繞在他四周的跟隨者,拜倫的敬畏之心不更令人敬佩嗎?希臘的文明的健康的、閑散的,當讀到希臘人的快餐也要一小時後才能上桌時,我想這種文明衰落了,因為它過於閑散,過於與世無爭。

  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是沙漠,所以它應該是金色的。埃及給人的感覺是神秘的,無論是金字塔、獅身人麵像或是木乃伊。仿佛埃及法老們一生所做的便是固守在高高的位子上,讓無數人膜拜,神秘而古老。事實上,他們的確做到了讓後代保有這份神秘,但這種自負的神秘也切斷了自己得以延續的可能,失去了外界的理解。如果說希臘的街道還有一絲古今相融的愜意的話,那埃及就完全沒有讓人閑逛的興致,仿佛除了數千年前留下的幾座建築便什麽都沒有了。

  接下來的同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遺址。古巴不必四大文明古國中最神秘的,人民隻有聽著空中花園的故事想象城市、街道中繁榮的景象。因為留下的實物遺址已被無情的歲月和貪婪的“黑手”糟蹋得不堪入目,也失去了往日的風光。看著殘破不堪的“牆壁”,不禁有一絲感傷。

  相信現在提到印度的話,大家的第一反應會使狹窄的街道中密密麻麻的人頭和印度人對時間概念的缺乏。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無節製的生育和升華條天的不斷改善是導致人口暴漲的原因。此外,在印度大多數人的手上是沒有手表的,因為手表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大用處。電話中說再十分鍾後,轉身就進了巷口的咖啡館裏喝咖啡調侃了,在連三個小時是不稀奇的,連政府官員也是如此。真是不可理喻呀!印度給我的印象根本就是從天堂墜入了地獄。泰姬陵那白色的優雅的圓頂竟成了印度惟一美麗的風景。我們常說中國人多,但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更快!當讀到“三成擺攤,一成乞討,六成閑站著”這樣的描述時,該做何感想?一個國家貧窮落後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她的民眾一個個無所事事目光呆滯,每天所做的便是等日出等日落,最後等死!這種無序的生活狀態怎麽不令人不寒而栗呢?最觸目驚心的是所謂的“恒河晨浴”,印象中那聖潔高尚富有詩意的畫麵竟被肮髒惡臭與愚昧代替。作為母親河,恒河曾經哺育了多少兩岸的子民,可如今,這些子民又是怎樣對待她的呢?

  以綠色的尼泊爾結束征途顯然是明智之舉,自然的魅力原來是大於人類自身創造的。

  當我隨著餘教授望見那萬仞銀亮的喜馬拉雅時,不禁也跟著他一同歎一聲:回家,真好!

  “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恒河邊的梵鍾在何方?”它引導著我們踏進那個往昔的時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樂,而同時也承受著這些輝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看完了各大文明古國,我有許多的感想。對,他們的確輝煌過,不過是在過去,但是在“同伴”衰落的同時,我們中國卻奇跡般的存活了下來,並且比較完整的保留了我們的文明。造成他們現狀的原因是他們在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發生衝突時沒有及時采取好的應對措施。而中國早幾個世紀之後存活了下來,跟上了現代的節拍,很好地融入了國際。思索著我們中華文明曆經五千年的風風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緣由,因為中國文化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向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正是這個本質,使它節省了很多靡費,保存了生命。這個以世界屋脊作門檻,以千年冰雪作門楣的泱泱大國,正以磅礴的氣勢矗立著,展示著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曆史。它深邃古老卻又充滿活力,在新的時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華雄獅的英姿,震驚著全世界。

  合上書頁,覺得身心一同接受了一次洗禮,好似涅槃後的重生。讀一遍《千年一歎》,仿佛連我的“千年”也厚重與感慨起來。


  千年一歎讀後感(二)

  餘秋雨的作品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和滄桑感,一種浩然而袞毫不矯情的雍容與大氣,一種俯仰天地古今的內在衝動與感悟,一種湧動著激情與靈性的智慧與思考。餘秋雨先生的散文,在豐富的文化聯想與想象中完成對所表現的對象的理性闡釋,融合了莊子哲學散文的天馬行空,汪洋恣肆的思維與兩漢賦體鋪敘誇飾,華美凝重的修辭方式,從而表現出浸潤了理性精神與內在理趣的詩化特征。落筆如行雲流水,舒卷之間靈性激濺,有博雅的文化內涵,筆端飽蘸著深切的民族憂患意識,字裏行間充盈著越邁千年的睿智哲思。

  餘秋雨的散文,追索文化生成的奧秘,感受文化曆史的興衰,有對文化締造者的由衷的禮讚,又有對文化人命運的深切關注。進入新世紀,餘秋雨在考察審視中華文明之後,隨著香港鳳凰衛視的千禧之旅和歐洲之旅,把自己文化探尋和精神漫遊拓展到中東和歐洲,完成對伊斯蘭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深入探尋。《千年一歎》,正如歌詞中所寫:“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托我來拜訪。我是昆侖的雲,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

  飲著屈原的夢,李白的歌,探尋著中東古文明的輝煌,撫慰著西亞古文化的傷痛,感受著南亞曆史的喜怒憂傷。(莎士比亞,但丁,歌德,黑格爾,一個個曆史上熠熠閃光的大師,在這裏與你直麵;龐貝古城,羅馬的廢墟,巴黎聖母院,希隆大教堂,一座座聞名的建築,讓你親身感受—懷古之請,興衰之歎!秉承《千年一歎》的風格,審視歐洲文明,反思中華文明----讓人和自然更緊密地貼近,讓個體在遼闊的田地中更愉悅地舒展,讓更多的年輕人在遭遇人生坎坷前先把世界探詢一遍,讓更多的老年人能以無疆無界的巡遊來與世界做一次壯闊的揮別,讓不同的文化群落在腳步間交融,讓曆史的怨恨在互訪間和解。

  縱橫捭闔的宏觀把握,情致深惋的微觀體悟,它流溢著曆史詩情的的沉鬱柔麗,張揚著現代飛天的吟嘯。它不動聲色卻有內裏乾坤,波濤澎湃又不失驕矜,天馬行空遨遊於無限時空,回眸一顧卻盡顯生命本色。

  暮色四合,喧嘩的一切複於平靜。靜靜的夜裏,最好莫過於讀書了。一盞孤燈,一杯濃茶,細細品味秋雨散文。讀罷掩卷沉思,頓覺韻味無窮。

  還是以《收獲》上推薦大散文的評論作結語吧。“它力求新的觀念和審美取向,既要感悟人生,富於智慧”“對曆史和現實有合乎今人的審視品味——有曆史穿透力,敏於思考,有助於再鑄民族精神和人文批判精神的散文”—大哉斯文,大美為美!

這篇關於千年一歎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7月19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