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Jul11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一)

  我翻開書冊,好像麵對著洶湧澎湃的大海,曆史的浪潮滾滾而來。民族的文化,在這裏凝聚;民族的精神,在這裏顯現。

  我閱讀,我與曆史人物共席對話。我閱讀,我和時代風雲同聲呼喚。我思,我問:是誰推動著曆史的車輪?

  我掩卷沉思,我若有所悟。從盤古到,有多少英雄豪傑匡扶正義,有多少誌士仁人追尋真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李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們為著民族利益嘔心瀝血,他們為著民族尊嚴而獻身成仁。他們是民族的英雄,他們在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戰!

  然而,這就是答案麽?曆史,就是英雄好漢的演兵場嗎?

  偉人的話在我耳旁回響: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曆史的真正動力。

  是那些無名的平民,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在虎門灣引水銷煙……是那些樸實的百姓,將心血熔煉成兵馬俑,用汗水鑄就萬裏長城……是的,是人民的意願造就了英雄,是人民的力量推動著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我感慨,我讚歎,那些威名遠揚的英雄豪傑,因為他們演示著人民的壯舉,所以他們才在曆史的畫卷上書寫濃重的一筆;那些流芳百世的誌士仁人,因為他們呼喊著人民的心聲,所以他們才在曆史的柱石上鐫刻下深沉的印記。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二)

  文/劉柔瑩

  中華上下五千年,它記載了各種曆史人物的故事,有:大禹曆盡千辛萬苦治水的故事、孟母為了兒子三遷的故事、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今天就講一篇“大禹治水”。

  傳說,帝堯時,洪水成災,天下百姓深陷愁苦之中。堯帝命禹的父親鯀去治理洪水。鯀率眾築壩,費了九年功夫,也沒把大水治伏,因而受到流放羽山的處罰。接著就讓禹治水。禹改變了父親治水的老一套辦法,帶領百姓,拿工具走遍九州,首先勘察地形,認真調查研究,分析原因。他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引洪入海的辦法,終於征服了洪水。禹用了13年治水,被人們稱為“大禹”。

  我當時看了這篇故事我心中一震,心想:“大禹為了百姓,盡然用了十三年來治水,他才是真正的智者和英雄!”我對他的崇拜也油然而生。他是當之無愧的“大禹”。我還有一個感想,來自“孔子的故事”:孔子有教無類,把畢生的精力投進了文學中,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所學交給學生,傳給每個人!

  《中華上下五千年》,你讓我體會到了中國曆史宏偉殿堂的大門已經緩緩開啟了,從堯舜禪讓到辛亥革命,一個個氣吞山河的英雄,展現了先輩打拚江山、艱難創業的曆程。中國五千年的曆史,我的腦海就像重新演繹了一樣。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三)

  你們了解秦始皇當初是怎麽統一六國的嗎?(www.)又知不知道張騫出使西域用了多長時間嗎?那麽嶽飛的事跡是不是和評書上講的一樣呢?這些都能在《中華上下五千年》裏找到。

  讀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評書上不是全真的,最好的一個例子是,評書上說,在趙匡胤建立北宋時,早已在一個北漢大奸臣的幫助下,打破太原地,滅了北漢。但是這本書證明,北漢是由趙光義滅的,這一證明使我難受。

  你們是否知道,在有紙之前人們在是在什麽上寫字的嗎?“筆、墨、硯、紙”被稱為“文房四寶”:墨、硯出現較早;筆、紙出現較晚,其中數紙最晚,紙之為留傳時已是唐朝。在沒紙以前,人們在竹子上用刀刻字,後有了粗糙的沙紙,直到東漢才造出平滑光潔而又便於寫字的紙張。

  所以,跟那時比,我們可是幸福多了。

  那麽,像臥薪嚐膽、指鹿為馬,你們應該都很熟悉吧,但你們知道它們都出自於哪個朝代嗎?它們的背後又有著一個什麽樣的故事呢?還有像我們學過的完璧歸趙了、文成公主入藏了,這裏都有更細的故事,很耐人尋味喲!

  總之,《中華上下五千年》是《二十四史》精縮,裏麵配有一百多幅插圖,是史書中的精品,值得我們去好好品讀。

這篇關於《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7月11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