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讀後感1000字

Jul09

  呐喊讀後感1000字(一)

  《呐喊》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創作的小說,讀過的書中,隻有它讓人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狂人日記》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舊社會的真實寫照。寫出了恐怖的封建壓迫,在仁義道德的麵具下掩蓋的是吃人的本質。最為可悲的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人們卻沒有勇氣發出反對的呐喊!文章中隻有狂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瘋,使他擺脫了封建教育的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也隻有瘋子才可以有權利擁有純淨的心靈,不被封建的教育而束縛,他很希望這社會都是瘋子!

  《故鄉》也是其中的一篇小說。這篇小說描寫了兩個故鄉,一個是過去的故鄉,它的美好令人向往。一個是現在的故鄉,讓人讀過後十分的驚訝。

  過去的故鄉是一個美好和諧、以及快樂的世界,那裏有魯迅先生童年美好的回憶: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麵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還有有天真可愛的少年閏土,他有一副紫色的圓臉,脖子上帶著明晃晃的銀白色項圈,還有海邊那五彩貝殼,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還有各種顏色的鳥類:稻雞、角雞、鵓鴣、藍背……那是一個令人向往的五彩世界的。

  然而現在的故鄉已經變得衰敗、淒涼而且是毫無生機和活力的,而以前充滿活力的閏土也變得麻木。他辛苦麻木的生活著,而且變成“講道德、守規矩”的人。通過閱讀這本書使我更深刻的體會到在魯迅先生回憶中的“故鄉”是一個美好的世界,然而成年後的閏土在見到魯迅先生後,對魯迅的態度轉變得很大,他的那句“老爺”更是讓他們之間的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親密,使他們之間變得陌生,將他們以前親密的關係活生生的撕裂了。因為在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那種不平等的關係,那個現實的故鄉是一個精神分離,喪失生命活力,喪失人與人之間溫暖情感的世界。他們遵循一種傳統的道德,它壓抑人的生命力,使人在封建道德的束縛下喪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變得麻木了,也使魯迅先生和閏土無法繼續他們純潔的友誼。讀完本書後,我很為他們逝去的友誼感到惋惜,同時也很慶幸,我們生活在新社會裏,我們有最好的朋友,也不用身份地位與金錢來衡量友誼,人與人之間擁有著真摯的情感。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魯迅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責任感,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蘇醒,

  中國經過幾十年的曆史,從封建社會走向了共產主義社會,這是經過我們許許多多的勞動人民,經過了幾代的國家領導,才走來來的,我們要繼續努力,讓中華民族更加強大!


  呐喊讀後感1000字(二)

  文/林婷婷

  《呐喊》收入了魯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說。後來作者抽出去一部曆史小說《不周山》(後更名為《補天》),遂成現在的14部。這些小說反映了五四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以下介紹《呐喊》的內容。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曆,其中反應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說明了這些小說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做為改變國民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求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曆程。本篇對於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說的內涵,及意蘊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寫作上,本篇自序文筆清新老到,周密流暢,震人心魄又引人入勝,讀之使人欲罷不能。其語言風格充溢著魯迅獨特的個性,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

  《呐喊》所給我的第一個印象便是痛心。書中各色人物的遭遇使我感到了心靈深處的深深的絞痛。至少與我們所熟知的當今社會比起來,那些活生生的人們所經曆的痛苦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革命,是十月圍城的背景,在革命的道路上,一位位戰士犧牲的場景曆曆在目,他們有的懷揣夢想,和孫中山先生“醫治”中國人腐朽的心靈;有的雖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國家大事,但為了報答恩情,他們義無反顧的走向了革命這條不歸路。他們的作用和魯迅是相同的。他們呐喊,希望腐朽的中國人站起來說不;他們犧牲,為了新中國更美好的明天。一切的一切,文人和武士都是為了兩個字——國家。

  “吃人”是狂人日記中的一個關鍵詞。主人公認定這個世界是一個吃人的社會,他勇敢發出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容不下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心聲。十月圍城中的李少白就像是其中的主人公。他教書,教給學生先進的西方思想,創立《中國日報》,帶領學生上街發報紙,搞遊行,告訴人們封建的君主專製需要改革,中國人民需要一個新的中國。

  然而,麻痹的中國人沒有覺悟,吃人的社會在繼續蔓延。在這樣的社會中,滋生出一種叫做看客的一群人,他們更加可怕,不但數目龐大,而且人數增長極快。他們不動手殺人,用的隻是一雙眼睛和一張嘴。

  在觀看日本人殘害中國人時,中國洋留學生在笑,他們是一群看客;在看到八大義士在奮力脫險時,他們圍成一個圈,指手畫腳,似乎這不是一場拯救中國的行動,而是一場“精彩絕倫”的功夫表演。

  作者通過狂人的敘述,揭露了中國社會幾千年的文明史,實質上是一部吃人的曆史;披著“仁義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製度和封建禮教,其本質是吃人。同時,作者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呼籲人民覺悟起來,推翻封建製度。

  《藥》中小栓的父母竟會想到用人血饅頭來治病!拋去這饅頭本身的不衛生以及所帶來的心理上的障礙不談,光是用過這種想法,便使人感到難以理遇。可見當時的中國人已經無知到了一種境界。這饅頭非但沒有治好小栓的病。我認為反而倒加重了病情。因為在後麵的場麵中我們看到了小栓咳嗽的更厲害了。在這背後同樣封建的社會是元凶。同樣由於中國當時不民主,不開放,使得先進的醫學技術未能流進中國,有非常多的人們死於非命。而且正是由於中國的封建。人民的意識都已經麻痹。甚至使人感到人民有一些的可悲。可見封建給人們帶來的傷害有多大。

  《明天》中小寶的死以及單四嫂子的遭遇便使人觸動。(堅持做下來,需要用心。

這篇關於呐喊讀後感1000字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7月09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