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1000字

Jun30

  讀三國演義有感1000字(一)

  “話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什麽,不熟悉?不會吧,那我就告訴你吧。此乃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句話,現在知道了吧?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曆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各路英雄乘剿黃之機發展勢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強。連年混戰,弱肉強食。官渡之戰,曹操滅袁紹,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吳國大將周瑜大敗曹操,使曹操暫無力侵犯長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對穩定的局麵。三國是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和劉備的蜀國。曹操死後,曹丕稱帝。大將司馬昭統一全國,結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麵,奪魏為晉,建立晉朝。在廣闊的社會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是由作家羅貫中根據民間傳說和說唱故事,吸取《三國誌》等曆史資料,編寫而成。《三國演義》是以戰爭為主要題材的小說,它描寫戰爭的藝術非常高超。全書寫上百次各種類型的戰爭,但都不相重複。從單刀匹馬的廝殺,到千軍萬馬的混戰;從戰場上的鬥智鬥勇,到營帳裏的用計設謀,寫得有虛有實,有粗有細,各具特色。小說不但寫出了戰爭的壯烈緊張,而且在金戈鐵馬的爭鬥中,又不時穿插描寫大江明月、飲酒賦詩、山林賢士等抒情場景,從而使故事有緊有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能夠把戰爭寫得如此有聲有色,千變萬化,並通過戰爭描繪人物的音容笑貌,塑造出一係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在近200個人物形象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趙雲、周瑜等人,差不多是老幼皆知。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誌,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這與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他的義氣是以個人恩怨為前提的,並非國家民族之大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視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他們的行為和道德品質無不引發了讀者的愛憎。

  《三國演義》七十餘萬字,結構宏偉,人物眾多,情節錯綜複雜,小說中描繪的那些大事件,都是合乎曆史真實的。但《三國演義》不是曆史書,而是一部文學巨著。它是在對曆史事件選擇、加工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和虛構,來編織情節和塑造人物的。作品中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象桃園結義、古城會、三顧茅廬。借東風、群英會、空城計等幾乎是家喻戶曉。在中華文學史上,《三國演義》與《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長篇巨著一樣,都是長期深受讀者喜愛的優秀作品。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事實上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可以這樣說,《三國演義》是一扇門,推開它,人生的奧秘盡在其中!


  讀三國演義有感1000字(二)

  《三國演義》才發現它的魅力,裁紙刀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讀的次數越多才能發現自己理解的越膚淺。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書中的情節就像電影一樣一幕幕有呈現在眼前。既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竊喜,有為司馬家族篡謀曹魏而忿忿不平;既為曹操官渡之戰以少勝多而喝彩,又為周瑜赤壁之戰大敗曹兵而惋惜……《三國演義》與《水滸傳》一樣,有許多形象鮮明的英雄豪傑,其中我最喜歡的曹操。我認為他才是真正能稱得上“英雄”的人,連他自己也這樣說。像羅貫中所說的都太帶有個人感OK彩。正因為羅貫中心裏偏向西蜀,所以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類似關羽、諸葛亮這樣的“神人”,而卻編織了一個又一個故事來醜化曹操。用他的話來評價曹操就是奸詐。但我卻可以說他是睿智的,但都陳述了一個曹操富有智慧的事實。並且他狠豁達,每次自己兵敗時,他都會“一笑而過”:“勝敗乃兵家常事。”絕不是那種“拿不起放不下”的人。他還很有領導風範,該狠心的時候絕不心軟,有人認為他殘忍,非也!相遇倒是“仁慈”,錯過了鴻門宴這麽好的殺劉邦的機會,導致他得了天下,自己“別姬自刎”;蔣介石倒是“仁慈”,幾次心存僥幸讓毛澤東溜走,成立新中國,自己灰溜溜逃進台灣,這足以說明天下英雄,曹操也!當然還有司馬懿、許褚、典韋也狠令人欽佩。正如《三國演義》開篇詩所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可歌可歎的曹魏

  曹魏可以說是三國中勢力最強大的,特別是官渡之戰後。這一方人才濟濟,更有一個明主曹操,君臣默契配合,注定他強大。但是自打周瑜、諸葛亮“上場”,曹魏似乎就不行了,“赤壁”後想再南下拓展地盤困難了。等到劉備、曹操、關羽、張飛、周瑜等重要人物退場,司馬家族登場,曹魏方麵的政權發生了變化,就像曹操原來“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樣,自司馬師起。司馬家族官居相國,卻擁有天子權勢,最終逼曹奐“讓位”,建立大晉。原本叱吒風雲的曹魏竟落到如此可憐地步,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令人惋惜!這其中的原因便是君王逐漸懦弱無能,導致國力衰退,讓逆臣有可乘之機。古代王朝不都經曆這麽一個過程嗎?這不正暴露了我國古代帝王世襲製和禪讓製的缺點嗎?

  忠臣諸葛亮、薑維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忠臣,他們一心為百姓、為國家,令人讚歎。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諸葛亮及薑維。

  諸葛亮當然沒有書中的所後所的那麽神了,但他卻盡心盡力地工作,大大小小的事物都親自處理,連身邊的人都勸他一些小事就不必躬親了,這麽累傷身體。這是孔明哭著說: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我盡力也!”他畢生就像《出師表》中寫的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令人感動。他的徒弟薑維也像師傅一樣忠心。諸葛亮死後,整個蜀漢就靠他維持。為了實現諸葛亮未了的心願,他連續九次請兵討伐中原,也許是太心急了,他從未成功。但他卻一如既往,執著地追求。當時奸臣當道,後主聽信讒言,幾次薑維的請求都無法得到允許;就連最後整個蜀都降魏了,他還心存希望,企圖力挽狂瀾,最終自刎而死。他們赤膽忠誠,是每一個中國人學習的榜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係祖國,執著付出,為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而不懈努力。

  《三國演義》是一部很有哲理的名著。盡管我們現在不是戰亂年代,但本書中的道理卻仍能到給我們啟發。(www.)例如其中一回中,曹操,派人賄賂敵軍張魯身邊的楊鬆,讓他進讒言,使得曹操兵勝。但最後曹操卻殺了楊鬆。因為他認為留這種人對自己來說是禍害。正如小品《送禮》中郭達所說的:“你這是自生貪汙腐敗你知道嗎?你這是汙染社會風氣知道嗎?……”貪官對於這個社會來說是毒瘤,危害社會,他們隻關心自己利益、貪婪、破壞社會公平,老百姓人人唾棄注定沒有好下場。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事情:當人們敲“領導人”的家門時,他總是閉門不出;但當來訪者道明自己隻是領居或朋友,隻來探望一下而已,他猜放心地打開門:“你早說啊!”不過要是被領導看到來訪者帶東西來了就立即變了臉色:“現在事情不好辦了,我隻是歌小官,具體結果還不得領導小組決定。”——下逐客令了。這些領導人為什麽這麽怕“送禮”的?答案不言而喻。所以希望大家杜絕貪汙腐敗,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是一首雄壯磅礴的史歌,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讓人回味無窮!

這篇關於讀三國演義有感1000字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6月30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