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國崛起有感

Jun26

  讀大國崛起有感(一)

  《大國崛起》,以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解讀15世紀以來500年的時間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曆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

  本書所說的“世界性大國”不是人口和麵積意義上的大國,而是在曆史“成為全世界的曆史”之後出現的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國家。當然,也有曆史學家認為,至今為止,真正的“世界性大國”隻有荷蘭、英國、美國。我們現在看,這些“大國”有幾個共同點:

  一、有對外擴張的曆史,現在有些國家依舊在不遺餘力地對外擴張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國家貿易到哪裏,槍炮就到哪裏,勢力就擴張到哪裏,以至於全球成為它們的原料的供應和商品銷售基地,現在的美國在全球本土以外的50多個地方有駐軍,成為“世界警察”。

  二、曾經稱霸世界、對全球進行殖民統治,包括經濟殖民和文化意識領域的殖民

  曆史上除了歐洲本土和南極洲外,都曾經是它們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英語成為世界語言,就是英國這個“日不落帝國”留個世界的“遺產”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至今還還未修複當初被殖民時留下的創傷。

  三、都經曆過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四、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麵有過突出表現;

  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製造業的產生;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子技術的應用,現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真正現代意義的大學等都首先發源於上述大國。它們製定推行了世界經濟活動標準,荷蘭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英國推行了全球自由經濟,美國在發現了自由經濟產生問題時,采取了政府幹預經濟,讓看不見的手和看的見的手同時起作用,挽救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五、世界性戰爭的的發源地

  自進入熱兵器時代以來世界上所有較大規模的戰爭中,這些世界大國要麽是戰爭的策劃者,要麽是幕後操縱者,要麽是直接參與者,就是現在主要的動蕩地區,到處有美國士兵的身影。

  不管怎麽說,世界大國的產生原因是多方位的,是本國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外顯,實力主要包括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文化張力等,但是在學者眼裏,他們認為世界大國的實力主要表現在文化,製度方麵。

  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的中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道路上。擁有眾多人口和悠久曆史的中國如何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中國的幾代領導人反複強調:我們的發展,要吸收和借鑒全人類的文明成果。那麽,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應該以什麽樣的胸懷和態度來看待曾經在近現代曆史上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從中借鑒什麽樣的經驗和教訓?我們該如何認識中國?我們該如何看待世界?

  思想的解放是先導,英國工業革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國確立了統治地位,它解放了人們被禁錮的僵化思想。誕生了一批偉大的科學家,瓦特、牛頓是他們的傑出代表。英國可以為出身地微的牛頓舉行國葬,皇室成員、親王親自為他抬棺。這在其它當時等級森嚴的歐洲國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說中國。當時經濟的飛速發展的迫切需要新技術,為什麽唯獨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正是英國相對而言比較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為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寬鬆的空間。這些標新立異的科學工作者才沒有被當成異教徒燒死。如果瓦特研究萬能蒸氣機的實驗被當狂熱的宗教界成挑戰上帝的舉動;如果珈裏略的悲劇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國還有工業革命嗎?

  改革體製是關鍵,一百多年前,美國的大炮打開了日本封閉的國門;這和中國的情況何其相似?日本人能迅速認識到幕府體製的僵化,改變國體為天皇掌權的君主立憲製。當中國的皇帝還在紫禁城內醉生夢死的時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天皇也親自到歐洲發達國家考察。日本最終目的作出了脫離亞洲,與歐洲列強為伍的明智選擇,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夥伴。日本的百年維新讓自己成為世界經濟第三強國,日本的強國經驗最值得中國借鑒。

  改革體製不能一蹴而就,沙皇彼得一世、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本來是俄羅斯改革體製最有力的推動者,可當改革到一定階段時,改革必然觸犯到這些人的利益,此時他(她)們都同時不約而同成為改革的反對者。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國家幾十年改革的成果。如何用製度約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們成為繼續革新的反對派,這是保證革新持續到成功的關鍵。

  文化教育是保障,

  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台上決定了!”

  過去,在歐洲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下,中國曾經出現過“康梁變法”,但被頑固不化的“老佛爺”鎮壓下去了。後來,在西方“自由、平等、博愛”民主思想的感召下,孫中山終於發動革命、為中國的封建社會劃上了句號,並提出了“三民主義”進步思想。1919年的“五四運動”就是一場倡導新文化的運動,陳獨秀提出要請“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來救中國,俄國“十月革命”又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從而進一步推動了中國革命。可見,這些“大文化”和先進思想是引領社會進步的火炬,也是驅動社會機器快速運轉的“軟件”。沒有這些先進的文化,就不會有今天的新中國。

  回顧500年來各世界大國發展的曆程,掂量12個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顯然不約而同值得關注: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製度、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國隻有重視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善於借鑒別國經驗,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


  讀大國崛起有感(二)

  不知道為什麽,我總是對那個處在中歐的強大國家——德國有一種莫名的喜愛,那裏的一切都在深深吸引著我。為此,我特意去借了《大國崛起》一書,能讓我在字裏行間探尋有關德國的前世今生。

  “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是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這個在20世紀的世界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國家,曾經是歐洲大陸上一個姍姍來遲者。”這段話真切地表明了19世紀德國的現狀——四分五裂。偉大的德意誌詩人席勒就發出過沉痛的呼喊:“德意誌?它在哪裏?我找不到那塊地方。”由於各列強不願看到一個強大的德意誌的存在,希望能維持一種“歐洲均勢”。在反法戰爭勝利之後,在“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的廢墟之上站起來的是鬆散的“德意誌邦聯”,分裂為38個小邦國,主要的兩個是普魯士與奧地利。分裂的德國仍看不到最終統一的希望。

  還好,一位巨人站在了曆史的轉折點上,經濟學家李斯特堅定的站了出來,正是他所提出的“全德關稅同盟”推動了德意誌統一的開始。他還竭力推動建設了德意誌鐵路係統,讓德國在1872年,鐵路總裏程達到22426公裏,超過了英國,成為歐洲第一。但這位忠貞的愛國者,卻飽受那些諸侯的壓力與逼迫,不得不放棄職業,清貧一生。但李斯特對德意誌的統一與未來發展的前途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雖然德國在20世紀成為了一戰與二戰的發源地,給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二戰後德國總理在紀念碑前的一跪就表明了德國民眾對過去曆史的懺悔。來到21世紀,德國在取得冷戰後的統一以後,更是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先是與法國和解,驅散了彌漫在兩國之間的仇恨陰霾。又倡導成立了歐洲煤鋼聯營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歐盟。它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懷著對德國深深的喜愛,我要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讀大國崛起有感(三)

  《大國崛起》以曆史的眼光和全球多樣化的視野,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曆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

  放眼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麵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為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願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曆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到了16世紀出這個人口隻有150萬的國家,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並不是以人口、麵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

  再觀位於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台上決定了!”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幹,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而我們中國的教育製度存在著不可否認的弊端,教育體製改革勢在必行,但是社會現實告訴我們成效微弱。

  在眾多國家中,我們不得不承認東亞島國日本,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堅持團結,善於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德國在二戰後勇於反思和敢於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麽隻有正視曆史,直麵失敗,曆史才不會重演,成功才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誇,搞假政績,搞表麵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為,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隻能從麵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效率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因此,隻有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製度,善於借鑒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經驗,提高國民素質,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

這篇關於讀大國崛起有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6月26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