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如何讓形象代言人為你的品牌增值?

Jan08
  品牌形象代言人已經成為服裝企業打造品牌的一個的慣用手法。從1996年報喜鳥成功攜手任達華以後,許多服裝公司都開始聘請品牌形象代言人,有統計數據表明,中國服裝市場上的幾千個服裝品牌,大概有幾百個品牌形象代言人。

  但是,擁有一個品牌形象代言人是否就代表著建立起一個好的品牌形象呢?根據我們對於服裝行業的觀察和跟蹤,在品牌代言人的大潮中,很多服裝企業可能會發現,對品牌代言人的投資並沒有帶來預料中的業務增長,也沒有帶來趨之若騖品牌加盟商,更沒有如潮的消費者。

  究其原因,除了廣告傳播的滯後效應以外,還有其他幾方麵的因素導致了這種現象的發生。首先,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日漸成熟,不是明星們簡單的幾個亮相就能打動的了。這和整個社會的文化走向有關,明星很難再象十年前一樣吸引大眾的眼球並帶動流行趨勢,某些成熟的消費者甚至對品牌代言人很反感,對於明星代言的品牌敬而遠之;其次,各品牌代言人大量使用,效應互相稀釋;第三,品牌傳播的手法傳統、單一,品牌傳播同質化,很難讓品牌信息到達目標消費者進而影響購買決策。總之,明星形象對於品牌形象的增值作用越來越有限。借用美國營銷學者RitaGuntherMcGrath的“屬性地圖”理論,以前形象代言人是品牌形象中的積極點和興奮點,是能夠刺激消費者購買欲望的“刺激因素”;但是當前品牌形象代言人更多趨向於“中性屬性”和“基本因素”,難以對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起到強烈的刺激作用。

  顯然,市場環境的變化要求企業管理代言人的能力不斷提高。作為重大的品牌投資注意事項,在選擇適合的品牌形象代言人之前,至少有四個問題要想清楚。

  首先,你的目標消費者是誰。你是否了解你的目標消費者?他(她)們是誰?如果是一個已經存在的品牌,企業是否了解是誰在購買我們的品牌?如果是一個尚未上市的品牌,我們到底希望瞄準哪些目標消費群體?國際品牌如ZARA固然對於消費者研究十分重視,一些國內領先的服裝品牌也已經開始非常仔細地研究客戶群體,每年定期進行消費者購買習慣和購買心理的市場調研,力求形成對於目標客戶的準確把握。但有些服裝企業在這些方麵下的功夫顯然還不夠。一些公司憑借經驗假設自己的目標消費者是哪些人,然後對於這些假設不加驗證,進而去尋找形象代言人。有的公司在經過嚴謹的市場調查之後,才發現品牌的實際購買者與假設的購買者相去甚遠,甚至年紀相差十歲左右。缺乏對目標消費者的深入理解,想當然地去揣摩目標消費者的購買心理,依據這種理解去選擇形象代言人,如同射擊沒有瞄準靶心一樣,效果可想而知。 這篇關於服裝企業,如何讓形象代言人為你的品牌增值?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營銷銷售
相關的標簽:品牌 增值 人為 代言 如何 形象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