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創業 開縣老板京城開起大酒樓

Jan06

四次創業 開縣老板京城開起大酒樓,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四次創業 開縣老板京城開起大酒樓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四次創業 開縣老板京城開起大酒樓

2006年7月4日,我如約撥通了開縣駐北京聯絡處負責人劉仁階的電話,劉反複提到一位身在北京的開縣人—鄧文忠。

鄧文忠是開縣陳家鎮人,早年赴京城創業,先後經曆3次慘痛失敗,每次都將家當賠了個精光;如今已開了兩家高檔酒樓,不僅坐擁數百萬身家,更樂於為在京的開縣人奔走。2005年,鄧文忠被評為開縣十大外出創業傑出青年。鄧文忠是如何自強不息、百折不撓走向成功的呢?

貧窮是對家鄉最深的印象

1966年,鄧文忠出生在開縣陳家鎮,他對家鄉最深的印象就是貧窮。

當時的開縣,交通閉塞,父老鄉親麵朝黃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上摔8瓣,一年也攢不下幾個錢。和眾多孩子一樣,鄧文忠未能如願考取大學,隨後參軍入伍,兩年後退伍回鄉,在當地供銷社任職,但不到1年,鄧文忠就失去了這份工作。

朝不保夕的生活讓他打定了主意:自己一定要成功。

兩度創業血本無歸

鄧文忠帶著僅有的幾萬元錢,遠走雲南,踏上了創業之路,不料卻經曆了3次創業失敗。

初到雲南,鄧文忠在昆明開了一家餐館,將5萬元錢全部砸了進去,不想開業之後,食客寥寥無幾,不出數月關門,5萬元血本無歸。鄧文忠兩手空空,回到開縣老家。

1994年,鄧文忠又籌了幾萬元錢來到河北,開起餐館,但食客們紛紛賒賬簽單,每天收的錢還不夠買菜,鄧文忠毅然放棄餐館回到開縣,數萬元又打了水漂。

兩次失敗之後,他得出結論:隔行如隔山,自己沒經驗、盲目投資,攤子鋪得太大,又不能適應某些潛規則,失敗是必然的。

第三次創業又告失敗

兩次外出铩羽,鄧文忠回到開縣,幹起了服裝和副食批發生意,回憶起那段日子,鄧文忠總反複說一個字“苦”。每次進貨,100斤一袋的白糖一共要好幾噸,都要自己扛到倉庫去,扛了一整天一半都沒扛完,眼看天要下雨,鄧文忠說那時他看著門口堆著的幾噸白糖,想哭。

幹服裝生意時,他在嶽母家裏擠著住,當時小舅子又要結婚,急著用房,兩人關係很僵。嶽父嶽母雖然沒說什麽,但他看得出,老人家心裏也不高興。鄧說,那段日子他的心裏最不是滋味,出去看客戶臉色回家看他們臉色。最後,鄧文忠再次放棄了穩定的服裝批發生意,第三次創業又告失敗。

經營小吃創業成功

1997年,鄧文忠帶著老婆進京,這次他吸取了前幾次的教訓,隻選擇了北京朝陽區一居民小區附近的僅30平方米的小店麵,經營成都小吃,家常小菜。就是這個僅30平方米的小店麵,成就了他創業的夢想。

鄧文忠稱,他最開始是蹬著自行車買菜,天不亮就蹬著車,橫穿半個北京城,就為了買到便宜幾分錢的新鮮菜。生意日益好轉,自行車換成了三輪車。如今鄧文忠的采購車已經是小卡車。

現在,鄧文忠擁有70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兩家高檔酒樓。700多平方米的酒樓就是在他30平方米的店麵上原址擴建的。2001年從30平方米擴建成150平方米,2003年不僅將店麵擴建到700平方米,又在相距僅1公裏的地方,開起了一家100餘平方米的酒樓。

“我想在北京創出開縣品牌”

成功之後,鄧文忠卻冒出了新的想法:他要開辟新的經營項目,將餐館賺來的錢,分流投入到其他領域。

年薪20萬請職業經理

如今鄧文忠的兩家酒樓日營業額都穩定在1.5萬元左右,100餘開縣人在他的酒樓中從事各種工作。但鄧文忠又在河北建起了一座學校,繼而又開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加工重慶特色鹵菜。最令人稱奇的是,鄧文忠居然開起了投資谘詢公司,提供管理谘詢企業策劃,他還為公司聘請了年薪20萬的職業經理。

對於未來,鄧文忠坦言,他對未來從沒有規劃,目前做的就是安心經營好手上產業的同時,緊盯市場,跟著市場的動向決定自己行動。

開縣人要在京城搞品牌連鎖

說起“成都小吃”,在北京開縣人發家致富的過程中功不可沒,鄧和眾多同鄉多方商議之後,決定換掉這個名字,其原因有二,一是成都小吃這個名字不符合商標法規定,二是開縣人在北京的餐飲界已經打出名氣,是該有自己品牌的時候了。

為此聯絡處已經召集在京的餐飲老板開了幾次會議,商議店名。目前店名還沒有定下來,可以確定的是開縣在北京的餐飲業將組建公司,形成一個品牌,以連鎖店的形式,統一培訓服務員,統一配送物資。讓人們不管在大街小巷,隻要一看到這個名字,就知道是開縣人開的館子。

“錢是個數字,重要的是觀念轉變”

鄧文忠說:“盲目讓我失敗,是開拓讓我成功,現在我明白了開拓才是硬道理。”

鄧說:“開第一家餐館時,就直接進入了高檔酒樓的競爭當中,人家發展幾年了,自己卻才開始,焉有不敗之理。在北京30平方米的店麵卻不斷發展開拓,反而成就了700平方米的大酒樓。”不管處在什麽位置上,都要想著開拓進取,這也是他將資金分散到各個領域的原因。

鄧文忠認為自己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怕吃苦,以後如果投資失敗,自己還能夠吃苦再創業。“怕吃苦者永遠吃苦,不怕吃苦者吃一時之苦。”鄧文忠把這句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

兩萬開縣人京城賣小吃

開縣駐京聯絡處負責人劉仁階告訴,目前開縣人在北京開的大小餐館約有1800家,近兩萬開縣人在京從事餐飲業,大部分是以成都小吃命名,主要經營麵、米線、家常炒菜。而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成為擁有高檔酒樓、百萬身家的大老板。有的還辦起了學校,做起了房產,搞起了資本運作。開縣人何以能在北京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小本經營為成功之道

鄧文忠用他的經驗告訴,開縣人踏實肯幹、選對了路子。初入京城,務實的開縣人都放棄繁華街道,將店麵選在居民區附近,更針對大多數普通消費者;另外餐館經營規模小,幾十平方米一台爐灶即可,買菜跑堂都是自己幹,投入小,見效快。

“一定要走出來,到處看看”

說起外出創業,鄧文忠想告訴重慶的創業者:“一定要走出來,到處看一看,感受大都市的快節奏,感受大都市的企業文化。”

這一點,鄧文忠感觸頗深,他的食品加工廠準備和家鄉的企業合作,他也和幾個家鄉企業的老板溝通過,讓他失望的是很多人觀念閉塞,不願意跟他合作,不願意把自己的產品拿出來參與競爭。

鄧文忠說:“錢是一個數字,重要的是人的觀念轉變。許多人害怕風險、擔心失敗,不敢走出固有的生活,也就不會有收獲,封閉別人就等於封閉自己。”

嚴琦:讓我們為創業者鼓掌

7月10日,將鄧文忠的創業經曆,發給了遠在寧波出差的重慶陶然居飲食文化集團董事長嚴琦女士。看過鄧的經曆之後,嚴女士在長途電話中告訴,這些創業者值得我們鼓掌。

嚴琦說,鄧幾次失敗後依然能“鹹魚翻身”,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非常讓她感動,其實類似鄧文忠的峽商,幾乎都經曆過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而他們的成功之道也在於此:矢誌不渝,吃苦實幹。

鄧文忠把自己的錢投資在了幾個不同的行業上,嚴琦認為一個商人當然要發展,要不斷開拓,但她建議鄧文忠在餐飲上繼續發展,把酒樓做精做大。

嚴琦告訴,這些年的打拚,鄧在餐飲經營上肯定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特別是失敗之後東山再起的經曆,他投資其他行業等於閑置了這些經驗,與其這樣,不如專心發展酒樓,在管理、服務、菜品檔次上下工夫,占領北京市場,在北京能站住腳,就意味著在全國都能站住腳。這一點,嚴琦有親身體會,2003年陶然居殺進北京,站穩腳之後,經常能夠聽到其他分店的食客說,我在北京吃過陶然居。雖然此前,陶然居已在全國很多地方開了分店,但沒有達到這麽好的效果。

對於在京城的開縣大小餐館要統一品牌的決策,嚴琦非常讚成,這符合重慶要打造美食之都的決策,也是開縣在北京的餐飲人最應該做的事情,名氣都這麽大了,還沒有自己的品牌,非常不利於經營。 《四次創業 開縣老板京城開起大酒樓》 這篇關於四次創業 開縣老板京城開起大酒樓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6日,歸檔到目錄創業必看
相關的標簽:四次創業 開縣老板京城開起大酒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