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善意與惡意

Jan05

與兩類人的生意,占據了企業行為很大部分。一類是供應商、客戶;一類是員工。前者作為企業再生和創造利潤的主要來源而容易被認可,但把企業和員工的關係說成生意夥伴,似乎太不“人本”,還相當庸俗。事實上,生意本身無善惡,而是利益雙方做什麽,怎麽做使它具有了道德色彩。

企業用什麽樣的態度和行為對待與客戶的生意,就會用同樣的態度和行為對待與員工的生意。期待與客戶雙贏,也必然會用同樣的態度去經營員工。對於這個問題沒有殊途同歸,隻有並行一致。企業做好了同一利潤鏈上的這兩類生意,也就獲取了持續的增長潛力。並不是說,讓商業行為回歸了人道的麵孔,企業就一定能做好。可以肯定的是,你不這樣做,必然會增加交易成本。

司馬遷眼中的社會是一個利來利往的世界,今天的社會同樣如此。有了汲汲於利的商業行為,自然就衍生出商業倫理問題。對於這兩類生意,社會的惡評總是多於善論,或欺詐、或失信、或損人利己、或拖欠工資、或竊取商業秘密,儼然是道德失範的惡果。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解釋,“西方的企業家是抱著‘禁欲’的態度進來的,而中國的許多企業家,是為了“縱欲”進來的”。

信仰缺失是導致行為差異的主要原因。其實中國文化中關於道德信仰的渲染相當厚重,許多細微具體的生活信條,構成了被普遍認同的規則,維係著複雜社會的有序運行。禮儀之邦曾讓誕生資本主義精神的歐洲傾慕不已,隻不過我們手中攥著曆史的票根,卻再難回到過去。這些年來對增長和效率的過度熱情,才出現失德逐利的情況。

現在提倡科學發展觀,提倡和諧,最近又熱議“八榮八恥”,無疑是在匡正發展觀、樹新風、修複傳統道德。對於那些眼睛緊盯著市場與訂單,為企業生存殫精竭慮的企業家來說,有些大道理很難吸引他們的眼球,除非他們看到了某些命運攸關的聯係。其實企業對這些大問題的態度必然會影響到如何處理兩筆小“生意”,換種角度說,做生意就是做環境,理想的環境有兩方麵,即和諧的營商環境與和諧的企業文化環境。要和諧就必須恪守一些準則,並不在於對生意夥伴進行怎樣的人性假設,是惡還是善,是信任還是懷疑。而首先是自己該怎麽做,該信守什麽,該承諾什麽。隻要求別人遵守道德,就在與自己的私心達成一樁買賣。不求諸於人,而是內守於己,“與人方便,自己不便,我心坦然”,這才是一種帶著善意做生意的商業理性。 這篇關於生意、善意與惡意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企業管理學
相關的標簽:惡意 善意 生意 企業 員工 如何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