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藝術:如何留住員工的心

Jan05
  《論語》裏仁第四: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論語》這段話經常被影視劇中的官員所引用,儼然成了官員的自我修養之語或是評價官員的標準。但關於這段話的表述卻有好幾種。

  一種解釋是:君子做人的原則是安於道德,不肯背棄,時時處處均以是否符合道德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小人做人的原則是不管道德的約束,而關鍵看有沒有土地(作為農業文明的國家,土地就是財富的通用詞),衡量事情該不該做,關鍵看有沒有財富和利益。在小人的眼中,道德虛無飄渺,隻有財富和利益是看得見摸得著,最實在。君子心中畏懷刑法,不願觸犯,因為他知道這是社會的遊戲規則,他會從內心去遵從而不是陽奉陰違;小人則不然,誰給我好處,我給誰幹,有奶就是娘。如果利益足夠大,殺頭的事情都幹,把爹娘賣了都可以。你不是有法律嗎?我可以鑽空子嘛!自古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另一種解釋是:若在上位的君子即管理者能夠用德化治理一方的百姓,則他所管轄的百姓就會安於此地,不會輕易離開(故土難離,如果不是到萬不得已,人們很難離棄生養自己的鄉土);若管理者用法來治理百姓,則他所管轄的百姓就會因為思念其他地方的恩澤而輕易地選擇離開。

  這兩種解釋粗看起來似乎有些不一樣,其實說的是一個意思。

  儒家學派認為,要想做一個好的管理者,自身的修養必不可少,隻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達到“格物致知”的境界,才可以做到自身態度“誠意正心”,才可以求諸於外“修身齊家”,最後成就自己“治國平天下”的願景。所以“德”是他們所追求的最高倫理境界,也就是最大化的人民幸福度的社會倫理。

  在這裏,孔子假設若身居高位的管理者是一位道德修養很好的君子,他掌握著國家公器——權力,就能夠以符合道德的方式要求自己並製定國家法律。這樣,他所統轄的民眾,能夠感受到管理者的仁愛之心,也能夠感覺到管理者的公正和公平,對管理者的各種裁決持信服態度,自然願意安居樂業。企業作為一個組織,企業的管理者掌握著這個組織賦予的信任——權力,如果能夠讓組織成員感受到企業各項獎罰製度的令出必行,體會到組織內和諧的關係和工作的快樂,那組織成員怎麽會整天挖空心思考慮自己是不是該跳槽了,要往那裏跳! 這篇關於領導藝術:如何留住員工的心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企業管理學
相關的標簽:員工 留住 如何 道德 組織 自己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