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中機會的出現與消失

Jan05

希望這篇有關於博弈中機會的出現與消失的文章,能讓您有所收獲

人與人交流與合作中,經常會產生相對立的觀點,也經常會產生利益的搶奪,在爭論與搶奪中就會產生博弈,博弈的過程有漫長的,也有短暫的,博弈的最後當然就會出現勝利者和失敗者。那麽在決出勝負之前,取勝者是通過什麽手段勝出,失敗者又是什麽原因導致失敗,在博弈的過程又發了什麽變化呢?

在博弈結束前,我們把在博弈中占優勢的一方稱為優勢方,另一方稱為劣勢方。博弈中機會的出現與消失,是說在博弈過程中,由於優勢方在某個環節上的失誤(哪怕是再細小的失誤),被劣勢方抓住並給予絕地反擊,從而導致優勢方喪失優勢變為劣勢方,而劣勢方者因為抓住了這次機會乘勝追擊變為優勢方,並最終贏取博弈中的勝利成為勝利者。這種博弈中優劣勢轉變的事例並不少見,從古至今,縱觀曆史,在戰場上雙方對決中,由於優勢方出現微小的失誤所導致的失敗也是不可估量的。

春秋戰國末期,秦國吞並天下之勢已經越來越明顯,然而在秦昭襄王時期滅趙的時候就發生過一次勝敗的大逆轉。當時秦國與趙國經過長平之戰滅掉了趙國45萬大軍,順勢之下必能把趙國吞並,可是當時的相國範雎嫉妒白起滅趙之功,因而勸服了昭襄王緩兵幾個月,喪失了滅趙的最好時機。幾個月之後,秦昭襄王再命王陵率20萬大軍滅趙,直逼趙都邯鄲。到邯鄲後將邯鄲團團圍住,趙國知道秦兵來勢洶洶誌在滅趙,邯鄲不日將會城破,但是趙國軍民對秦國恨之入骨,都不願成為秦國國民,因此誓死抵抗秦軍,導致秦軍圍困邯鄲2年還不能將其拿下,而且期間秦國還想通過更換主將和前方增軍的辦法拿下趙國,最終都沒有成功。此時雖然邯鄲還沒被攻破,但是守城時間太久了,估計也沒有辦法再守下去了,城破國亡的日期馬上就要來臨。這時平原君趙勝在城中招募邯鄲敢死之士3000人,做亡國前的最後一拚。3000名敢死之士由李炎率領出城迎戰秦兵,此次戰役之後,3000名敢死之士連主帥全部戰亡,但是由於這些敢死之士的誓死相拚,也使秦軍損失慘重,致使秦軍退軍30裏,恰恰因為這次小小的戰役給了秦國一個小打擊和並退了30裏,為趙國贏取了援軍到來的時間和空間,結果這次小小的失利,導致了秦軍最後滅趙的全線潰敗,趙國因此多生存了幾十年。

在秦王嬴政滅楚時,也發生了一些小小的阻力,當時的楚國國力也非常強大,特別是在秦王嬴政之前楚國是一個兵強馬壯橫掃中原的大國,且露出爭雄天下之勢,可以說秦國想要通過滅楚而統一全國,是未必能成功的一件事。在攻打楚國的初期,秦王任命李信為將率20萬大軍南下滅楚,結果戰爭一開始,楚國就把秦軍的20萬大軍打得大敗而歸。秦王統一全國的大誌不可更改,嬴政不得不再次啟用老將王翦為將率60萬大軍南下滅楚。王翦率軍到達楚地之後,知道楚國準備充分,並不敢貿然進攻而是堅守軍營。此時楚軍已經動員了全國的軍隊抵抗秦國,而且之前又勝了一仗,士氣正盛,大有滅秦軍之勢,不停的到軍前挑戰。王翦知道這時的楚軍占據優勢,應戰必敗,所以采取了養兵蓄銳,伺機而動的方針,打起了防守,堅守不出。這樣經過一年多的堅守,機會終於出現了,楚軍由於挑戰心切,可秦軍的堅守導致這一仗打不成,士兵氣勢也沒了,楚軍就開始了調防,把部隊向東移動,王翦得到消息後,趁楚軍軍隊向東移動的時候,調集精兵隨後追擊,結果把楚軍打敗了,楚軍失利受挫,士兵落荒而逃,秦軍乘勝追擊,勢如破竹,通過一年的時間就把強大的楚國滅了。

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至今流傳很廣,那是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當時曹操的80萬大軍一直南下,所到之處無人敢擋,在拿下荊州之後直逼江東,嚇得江東孫吳幾乎不戰而降。最後在周瑜的一再堅持和孫權的極力支持下才和曹操打了這一流傳千古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決戰初期,僅僅是由於周瑜火攻之計把曹操的戰船全部燒毀,贏下了抗曹的關鍵一戰,導致了曹軍軍心渙散,不敢戀戰落荒而逃,曹軍的節節敗退之際,最後還把荊州給丟了,打敗曹操80萬大軍的吳軍估計不到10萬,所以這是一次反敗為勝的經典案例。

這篇關於博弈中機會的出現與消失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哲理美文
相關的標簽:消失 出現 機會 博弈 優勢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