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多元化吧,不要理會專家!

Feb19
  聯想剛做房地產生意的時候遭到一些人的大聲嘲笑,這些反對的聲音概括起來有兩個理由:

  一是認為是否具備能夠轉移到新行業中去的競爭優勢是實施多元化的必要條件,聯想人的經驗僅僅局限在IT領域,有什麽擅長的東西能夠在房地產行業也發揮價值?憑什麽做新業務?

  二是認為專業化是普遍,是一般;多元化是特殊,特殊的道路隻有那些具有優異製度結構與特殊才能的企業才能做到,世界上大多數企業的多元化戰略都是失敗的,聯想、海爾這些中國企業憑什麽幸免?言下之意是即便聯想這樣的中國企業也沒有資格做多元化。因此預言聯想肯定要在房地產上栽跟頭。

  實際上呢,聯想在房地產業務已經初戰告捷,發展勢頭還不錯;盡管海爾在IT領域斬獲不大,但是在家電領域的多元化有聲有色。

  同樣,當吳鷹的UT斯達康打開了小靈通市場,中興、華為等公司相繼跟進的時候,也有人指責華為目光短淺,為了短期的利潤急匆匆進入一個業界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壽命隻有幾年的一個短命市場,而不是專注自己的業務;還有波導進軍汽車業,做飼料的希望集團進入金融業……

  當理論界極力勸阻企業不要踏足多元化的時候,反倒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前赴後繼實施了多元化戰略,成功的案例不勝枚舉;這裏我們不僅要為多元化鼓掌叫好,還要為企業找出N個應該多元化的理由:

  理由一:死等就是等死

  為什麽摩托羅拉等相當一批跨國公司在其他區域市場或苦苦掙紮,或表現平平,卻往往在中國市場春風得意?

  為什麽沒有任何行業經驗的李書福能夠造得出汽車?

  為什麽原本做飼料(聽起來檔次不高)的希望集團能夠進入金融領域(聽起來很光鮮的行業)?

  為什麽做實業的柳傳誌能夠做得了投資?

  一切的一切,就是因為中國的市場機會太多了,你現在不抓住它,可能永遠都不會有這等在門口的機會了。為什麽說中國的機會多,僅僅對比產業的細分程度,以及每個細分市場的企業數量就知道。我在牛津大學的時候,每年都會在門口收到幾本牛津當地的黃頁號簿;第一次收到的時候很吃驚,因為僅僅60多萬人口的牛津城,其企業的數量幾乎相對於北京1000多萬人口的企業容量,可見中國市場的“空曠”,因此才會出現某些在歐美競爭不力的企業,到了中國市場便有機會呼風喚雨的情況。 這篇關於去多元化吧,不要理會專家!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專家 不要 多元化 uv +- %. wx y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