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己過,不論人非

Feb17
文/龍昌寶

  1

  前幾天在網上看一位知名學者的演講,他講了很多知識點和思維方式,網友對這個節目評分也很高。

  可在節目彈幕中,始終有幾個人一直在挑他的毛病。

  “這道理誰不知道,還要你講?”

  “怎麽會有這個結論,還說自己是思維牛人!”

  “太差了,還不如看一集電視劇呢,浪費時間。”

  “完全聽不懂,什麽亂七八糟的。”

  無論他講什麽內容,總有人會挑刺。

  這些人等不及看完視頻,還沒了解演講的整體思路邏輯,就開始揪住個別詞句,大加批評。甚至自己聽不懂,也怪演講不好。

  有一位網友看不下去了,留言說:

  百分之八十的網友覺得演講內容很有價值。你們卻花一個小時來指手畫腳,為什麽不認真聽完再下結論呢?這既是對別人的不尊重,也讓自己顯得輕浮。

  的確如此。他們並不見得比演講者高明多少,隻是不願意聽到別家之言,習慣了對陌生認知進行否定和反駁。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誰也不能掌握絕對的真理。我們常說“虛心使人進步”,隻有沉下心來,正視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通過彌補這些不足來成長。

  不尊重別人,也不願意接受認知範圍以外的東西,自然隻會讓自己越來越狹隘,失去不斷進步的機會。

  2

  前不久,堂弟跟我講了一件挺尷尬的事。

  他在一家公司負責審核數據報表多年,常自稱是“火眼金睛”。

  那天客戶部的同事過來溝通工作。堂弟掃了一眼對方送來的公司客戶維護報表,覺得匯總數據跟上個月相差不大,便斷定他們沒做多少工作。

  同事告訴堂弟,雖然數據增長不大,但部門維護客戶的工作量比平時大多了。

  堂弟火氣頓時就上來了:“我看數據說話,客戶數量都沒增加,你還說工作量更大,是在開玩笑麽?”

  對方也不甘示弱,指責堂弟自以為是。

  倆人一番爭執,鬧得公司人盡皆知。最終真相大白後,堂弟自覺理虧,在公司集體例會的時候跟這位同事道了歉。

  原來,為了讓客戶數據更精準,客戶部對上百個客戶逐個回訪,刪除了一些已經不再從事本行業,或者存在不良信用記錄的客戶,並把留下的優質客戶再次深度對接,所以這次數據沒漲,但數據質量卻大幅提升了。

  堂弟說,總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忍不住要對別人指指點點,沒想到,不僅傷害了別人的自尊,也讓自己落了個“自以為是”的名聲。

  逞口舌之快,隻會給自己和他人都帶來難堪。

  不隨意對他人指手畫腳,是人際關係中最基本的修養。

  3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身邊那些成功人士,大都態度謙虛好學,從不妄下結論或隨意指責別人。

  在前一家公司上班時,我認識一個研發部經理,他名校畢業,業務能力突出,卻無比謙遜。

  項目有問題,他不會隨意指責一線工作人員,而是跟大家一起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共同改進。

  他從不害怕別人挑戰他的權威,每次製定研發方案時,他都會組織頭腦風暴,虛心聽取參與研發環節的實驗員發表意見,與他們一起商討方案的可行性。

  經理說:如果我和實驗員意見不同,我首先會考慮是自己錯了,我沒辦法天天上手操作,就不能全麵了解項目,方案好不好,一定要尊重具體操作者的意見。

  這種充分聽取意見的方案,往往執行起來就特別順利,他主持的項目總能很快出成績,也就不奇怪了。

  敬人者,人敬之。

  聽過一個圓圈理論,很有道理:

  當你的知識圓圈越來越大,你也會意識到,圓圈外自己的未知領域,同樣也在變大。

  如果你覺得誰都沒有自己懂得多,那恰恰是因為,你對自己的無知認識太少。

  隻有當你不斷審視自己,不傲慢,不自滿,才能最大程度提升自己的認知。

  你越優秀,越會懂得謙卑與寬容。

  常思己過,不論人非,這恐怕是生活最高級的智慧。

  來源:貓姐能量圈(ID:tqq1214cat) 這篇關於常思己過,不論人非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9年02月17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