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勵誌哥到囚徒的曆程

Jul20

  昨夜觀看了央視主持人張越的《夜話》,故事講述了主人公從一名勵誌哥到囚徒的心路曆程,多少激起了我平靜心河一層小小的漣漪。觀之有思考,有想法,以一吐為快哉!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有多麵。都說人一出生,是天使降臨人間,天使是美麗純潔的化身。一聲破曉的啼哭,宣告他(她)來到這個世界,一雙清澈而朦朧的眼睛,對這個陌生的世界總是那麽的好奇,東瞧瞧,西看看,當接生的白衣天使剪斷你與母親相連的臍帶,你就成了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洗去你身上前世的汙穢,隨即你就會被父母的愛溫暖。健康的常人都會經曆並開始人生的起點,不經世事的你,感情純粹,心靈純潔。當你一踏上人生的路,就不可能回頭,盡管前麵有許多的未知,還得一步步往前走,往前走……有一句話說的好,溫室的花,雖然豔麗,但經不起風霜雨淋,人隻有經曆風雨,你才能成長,才能看見人生美麗彩虹。

  花有百樣紅,人有各不同。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會一成不變,物質是運動的,並且在不斷地發展變化,這就是辯證法的觀點。人也是如此,由於成長和生活的環境不同,經曆不一樣,自然形成的思維和觀點當然有差別,即使同父母的孿生個體也有差異,所以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人生。芸芸眾生,才有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斕,現實中便有了那麽多的精彩人生和不幸的故事。盡管有了這些認識,但故事主人公正麵的勵誌到反麵的囚徒,很矛盾的人性,反差之大,令人費解。

  勵誌日記,那是內心的聲音在呼喚。12本日記,都是勵誌警言,難能可貴。從數量上看,主人翁是一個“堅持”的人,是一個執著的人。從內容上看,勵誌警言本身鼓舞人心,積極向上,不難看出主人翁的內心有一種“渴望”,一種潛移默化而不失強烈的“氣”流,融入流淌的血液,隨時隨地都在激勵自己,顯而易見內心也是一個強大的人。他本人講道,骨子裏也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人,當兵服役三年,表現還不錯,曾經有過“見義勇為”的行為,被部隊和首長讚揚。娶了妻,自己有個兒子,也算妻兒雙全。經常用警言教育和培養兒子勵誌,希望將來有出息,可以說也算一個“稱職”的父親。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些人總是會被現實的殘酷“擊敗”。勵誌隻是內心的呼喚,麵對現實,由於自己沒有做好“戰鬥”的準備,沒有武裝好自己,頭腦一熱就衝出“槍林彈雨”的人生戰壕,哪有不中彈的道理?主人翁就是如此。你看現實中的他,好高騖遠,從沒有過腳踏實地,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和客觀的認識。總認為自己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有能力,有遠見,有抱負,身上流淌的是“偉人”的血液,與眾不同,不能與“一般人”相提並論,不甘於平凡。從部隊退伍後,安排到基層派出所當民警,工作辛苦不說,收入比想象的有差距。於是,思想產生了“質”的變化,認為做警察沒有什麽前途,萬一安排當“片警”那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幹脆,辭掉警察,另尋出路。哪曉得?人生的出路不是那麽的好找,幹什麽都沒有幹長過,幹什麽什麽不成,就是人們常說的“眼高手低”,心比天高,命如紙薄。不管怎樣,人總是生活在現實中,活命過活是基本的。沒有收入來源,要活命,隻能落個“非偷即盜”的結局!要麽淪為乞討,心氣高的人,斷然不會走這條道……所以,從勵誌哥走到“囚徒”之路,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歸途。

  人生沒有坦途,做好準備才上路。一個人一生,有的是可以選擇,而有的是沒得選。父母和出生的家庭是無法選擇的,而走什麽樣的路?怎樣去走?那是可有選擇的。成功從來不是從天掉下來的,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這不是什麽名言,是每個人要想獲得成功所要具備的起碼認識。一個人成長的環境固然重要,但“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主要靠個人通過主觀地不斷學習、提煉、汲取、吸收,形成正確的觀點,從而對萬事萬物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

  萬丈高樓平地起,“三觀”是基礎。誰都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要建起一座高樓,基礎必須牢固,這是關鍵。有了基礎遠遠不夠,還得按照精心規劃設計的圖紙,費盡千般辛苦,一磚一瓦,不偏不移,壘砌而成。這說的是“建樓”,就那麽的不易,而人生的高樓呢?所以,人生要有所成就,首先打牢“三觀”這個基礎,規劃和設計好人生奮鬥的目標,建高樓一般,一磚一瓦,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畏艱難困苦,朝既定的方向奮進!有耕耘,總會有收獲,付出才會有回報。

  現實生活中,安於現狀,胸無大誌,不思進取的人大有人在,那些“啃老一族”不凡其人;而那些不滿足於現狀,又不能麵對現實,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小事不做,大事幹不了,還振振有詞,說什麽“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好像這個世界誰都對不起他,這種人就更不在少數。這兩種人的人生,注定“生命沒有色彩,人生毫無意義”,碌碌無為,一事無成,頹廢終老。

這篇關於從勵誌哥到囚徒的曆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7月20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