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裏兒有麵兒

Feb21

  從小到大,父親經常教育我們:做人要“有裏兒有麵兒”,懂得孝敬老家兒。
 
  “有裏兒有麵兒”是老北京人的待人禮數。禮指的是禮節,“麵”指的就是麵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對待別人講禮節講規矩,在場麵上才能足夠有尊嚴。前半句說的是尊敬別人,後半句說的是有資格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尊敬。
 
  記得小時候,每當家裏親戚好友來時,父親必把他們帶來的好吃的送給左鄰右舍。即使一個西瓜,父親也要切成一瓣瓣,挨家挨戶送。
 
  80年代,我考上西南交大,那幾千裏的路程,需要坐臥鋪。但臥鋪票很難弄到。於是,父親求他們單位的一個工友幫忙,因為那工友兒子是列車員。弄到到臥鋪票後,父親專門包了"稻香村"點心盒子,帶著我去工友家,感謝人家。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我家4個姊妹對內對外做到了“有裏兒有麵兒”,且傳承到下一代。
 
  做為家中長子的大弟是這個“家風”的最好傳遞者。
 
  外婆去世時,她唯一的妹妹哭的很厲害。叨念著:姐姐啊,你走了誰管我啊?外婆的妹妹身在農村,沒有一兒半女,隻有一個半路丈夫,生活一直艱難。
 
  外婆走後,每年除夕前夜,大弟弟都要到100多裏外的外婆妹妹家,送去節日禮品,放下5000元。
 
  我曾對弟弟說:5000元不少啊。弟弟說:5000元對咱們來說不算什麽,但它是姨姥姥一年的生活費。20年過去了,弟弟就這樣供養著外婆的妹妹。隨著物價上漲,弟弟給姨姥姥的生活費從5000元漲到1萬元。姨姥姥雖然沒有生育兒女,卻健康而快樂地活著,如今90多歲了,皆因有一個好外孫侍奉著。
 
  俗話說:上行下效,好家風才能代代傳承。幾年前,我的眼睛出了狀況,小侄子立即開車帶我去同仁醫院檢查、治療。那時兒子不在我身邊,正在北海艦隊當大學生士兵。
 
  侄子拉著我的手上樓下樓做檢查,好似親生兒子一般,這情景每每溫暖著我。
 
  隨著孩子們的長大,完全繼承了“有裏兒有麵兒”的好家風。每到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兒子和兒媳都買來豐厚的節日禮品,挨家挨戶看望長輩,從奶奶、姥爺姥姥到舅舅、小姨等,一家不落。小侄子和外甥女也是如此。
 
  孩子們不僅對家人有禮數,對外人同樣禮貌周全。許多鄰居問我:你是怎麽教育大夢(指我兒子)的?每次見到我們,都禮貌問好。別的半大小子見到我們這些老人,裝作沒看到。
 
  所以,盡管我們的第三代是獨生子女,可孩子們不“獨”,眼裏有長輩,心裏裝著禮數,做到了“有裏兒有麵兒”,讓外人讚歎不已。
 
  做人要“有裏兒有麵兒”。老祖宗留下的這樸素的待人接物之風,做為北京人的我們傳承下來了,且變成了家風,代代不息。

這篇關於做人要有裏兒有麵兒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1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故事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