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目標,大學生活隻會帶來悔過

Feb20

 沒有目標,大學生活隻會帶來悔過    文若塵    最近和幾名大一的學生聊天,幾名同學認為身邊的人普遍都很迷茫,不知道該幹什麽,業餘時間要麽是對著電腦、要麽是抱著手機刷微博。我問道:“為什麽不找點事情做做,製定一個計劃,哪怕是鍛煉身體也好?4年也可以把身體鍛煉得結實些。”當然,我也清楚,我的這些建議對他們來說,未必能有多大用。許多學生因為意誌不堅定,沒有老師的監督、逼迫,根本就無法做到。    這讓我想到前段時間躥紅網絡的“悔過勵誌帖”——《同學,我大四了》,作者回首自己的大學4年,他感歎投入精力“充其量不過40%”:每天上網時間少則4個小時,多則10個小時;考試永遠是畫畫重點,在高呼“60分萬歲”中與獎學金無緣。作者借自己求職受挫,寫帖子以警醒後來人,不要等畢業時再後悔,就業難不僅僅是大學、社會的問題,也是自身的問題。    也許,這樣的大學生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個群體。然而,我總是懷疑這樣的勵誌帖,甚至教師在課堂上苦口婆心地勸說,能對現實中的大學和大學生起到多大的影響和作用,很多時候恐怕隻有“三分鍾熱度”的效應。畢竟,現實的窘境不是一天積累起來的,從小學到高中,學生們的學習都是被動地接受應試,隱藏著功利性的目的,也許從沒有為主動學習感到過快樂,而在高中時代,有的教師甚至打出這樣的勵誌宣言:等你考上大學,你就可以想幹什麽幹什麽了……似乎,高中時代的目標是很清晰的,就是為了考上大學,而在一些高中生的眼裏,大學甚至就好比是天堂,進了大學的門就可以放輕鬆了。    此前,有很多聲音都認為大學越來越像培訓機構,功利性學習正在整個大學蔓延,考證熱、過早地職業化都是大學功利性學習最好的表現形式。在這種批判的聲音中,“培訓機構”總有被貶低的意味,難與大學之學術思想殿堂的高雅相媲美。但是,在這種批判的背後,還有一個現實問題被遮蔽,那就是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對大學生活沒有任何目標。    暨南大學輿情研究中心曾就“當代廣州大學生生活與思想現狀”作過詳細的問卷調查,其中,接受調查的廣州高校在讀本科生共有191份有效樣本,就“讀大學的原因”、“大學第一印象”、“專業選擇首要因素”等問題製作問卷調查並進行分析。www.lizhidaren.com結果顯示,在未來規劃方麵,73.3%的同學表示隻有粗略的想法,並無非常明確的目標。    如果說功利化的學習畢竟還有一個前進的目標,至少能體現出一種為了目標而奮鬥的精神和奔頭,而沒有任何目標,漫無目的地混日子則更可怕,它體現的是一種虛無、意義的缺失。說實話,沒有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奮鬥目標、進而指引學生為之努力的大學,學生很難找到努力的方向,也找不到努力的意義,這還不如“培訓機構”來得實在、來得有效用,至少,培訓機構的目標很清晰,它能夠給學生們一個實實在在看得見的效果,而沒有任何目標、渾渾噩噩的大學生活,也許隻會給很多學生帶來悔過。    無論如何,混日子的大學生活是不可取的。一方麵,高校應該在新生入學的時候,作好目標和方向的引導,甚至貫穿大學4年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麵,還在迷途的大學生,應盡早為自己找個前進的方向,作好自我規劃,對自己的未來和前途負責。 這篇關於沒有目標,大學生活隻會帶來悔過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大學生勵誌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