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入“模”,實現職場幸福人生

Feb20
     對於大家來說,入“模”可能是一個很陌生的提法。入“模”是職場中知己知彼的潛規則,講究在職場中為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平台,不是拿一些硬條件(例如專業、學曆等)去判斷我們應該選擇的企業和崗位,而是要真正了解我們自身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個人特質在哪裏。

     對於企業來說,“模”就是工作崗位,企業要找能夠匹配業務、匹配團隊、創造業績的人才,應聘者要想讓自己入“模”。我們不要盲目削足適履,也就是說不要盲目地用企業的“模”來包裝自己,否則最終必然是不歡而散。

現在,發現你的優勢

     要想在職業發展上有所突破,讓自己在職場上實現幸福人生,關鍵要從自身找突破。經曆多年的學習和實踐,我們自身在不斷地強大,但是我們個性的始終如一,不會隨時間的變化而改變,不可替代也不可複製。個性優勢能夠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價值,是無人取代的強大力量。現代企業都在尋求人才優勢與企業資源的組合,我們豈能怠慢我們自身的優勢。

     在多年的人力資源工作經曆中,身邊不乏這樣的實例來證實。菁菁就是其中的一位,一名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專生,初見她時不會讓人目光停留,從學曆和實踐經驗上來說,她不具備任何優勢,(職場勵誌 )但是最終在眾多知名學府學子應聘的角逐中,我選中了菁菁。今天的菁菁已在美國的一家公司做商務經理。菁菁的成功在於對自己的了解,麵對就業的壓力時她擁有良好的心態,並運用一定的麵試技巧更好地將自己的優勢表達給麵試官。

     其實,在麵試過程中,她更多的是在表達具備的才幹,用自己學習和實踐經曆向麵試官展示自己在做什麽樣的事情時感覺很強大,並有很好的收效。這一點對很多應聘者來說都是不具備的素質。菁菁的成功告訴我們,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人才取勝的關鍵是我們自身無法被別人取代的自身優勢,真正地認清自己,成功就在眼前。

     最近流行一本書《現在,發現你的優勢》,讀後我對入“模”這種優勢管理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實踐中,我一直強調的那種“搭班子”做法,不就是這種優勢管理嗎?一個高績效的團隊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即團隊是一個“多麵手”,但是“多麵手”的團隊並非要求團隊中每一位成員是一個多麵手,而僅僅需要每一位成員精於自己擅長的一麵,發揮個人最大的作用。

     當我們清楚了這個道理,現在的關鍵在於我們怎樣認識自己,探尋自己無法被別人取代且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獨特之處,同時自身也享受創造價值的過程。這一點是每一個人職業生涯中的必修課,是我們身在職場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在掌握這個入“模”的技能之前,我們首先要問自己“從我們自身考慮,什麽在阻礙我們前行”。

失敗不一定是成功之母

     在課堂上,我經常會問同學們同樣的問題。“大家在什麽情況下認為學習是非常必要的?”答案不出我的意料。“發現自己在某方麵不足的時候,會投資時間和精力去彌補。”這個想法在大家的思想中已經根深蒂固,大多數人認為“修正不足”是促進他們成功和職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學校一向是這麽教育的,我們更注重自身的不足,這些不足是我們自身最薄弱的環節,如果這些環節出現問題,那我們就會失敗。可問題是:我們彌補這些方麵的不足,我們就能成功,或者我們就會獲得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嗎?如果是這樣,我們周圍將不乏大量成功人士。

     中國古訓告訴我們,“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優勢管理告訴我們的是:失敗僅僅讓我們學到失敗的特征,如果要想成功,就要學習了解成功的特征。隻有在成功的特征上去消費自己,我們才能接近成功,即使量變還未達到質變。這個過程,我們會收獲一種快感,我們在做自己興趣所在且擅長的事情,同時整個過程中也收獲對自己的肯定。如果我們沒有找到自己的優勢才幹,茫然行事,我們就是在錯誤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我們身邊有太多人已經證明了這個理論。在大學的時候,有不少同學學習並不怎麽好,即使苦下功夫也很難在學科上見到成果,但是步入職場之後呢,“差”生變成“精英”的現象屢見不鮮,非本專業方向發展的也比比皆是。這些事例告訴我們曾經的失敗和不得誌是存在人才潛能定位的偏差,改變努力的方向,一切都會變成可能。

     最終,阻礙我們精英之路的是思想上的誤區。首先,我們認為彌補最弱的方麵,才能取得最大的進步;其次,就是大多數人認為讓自己成為“多麵手”才能取得成功。實際的情況告訴我們,一個人在自己的優勢方麵才會最有求知欲,最有創造力,也最樂於學習新事物。而且,一個優秀的團隊成員並不需要成為一位“多麵手”,現實中也不存在這樣的人。團隊要創造高績效,需要的是一個“多麵手”的團隊,而這恰恰正是團隊中的個體發揮個人的優勢,精於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誰是自己的伯樂

     明白了這個道理,接下來就是要探尋怎樣發現自身的優勢。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注意過這種情形,當有些人被別人要求描述自身劣勢的時候,他們時常會繞圈子。這些劣勢的描述聽起來反倒像是好的方麵。例如:“我的弱勢是,我在意的東西太多了”、“我太過追求完美了”、“我總習慣性給自己設置過高的標準,並要求自己去實現”……作為麵試官,我非常能理解大家對這些問題的包裝性回答,為了積極向上地展示自我。但如果真正讓大家去描繪自己的優勢,卻發現都對優勢的理解甚至出現概念性的錯誤。

     如果看過《現在,發現你的優勢》這本書就會知道,優勢=才能+技能+知識。才能與生俱來,無法在後天習得,技能和知識不是與生俱來,通過我們的學習和反複的實踐可以習得,也就是說要讓我們學習和實踐的勞動成為促成我們成功的優勢,定位才能就是定位了成功的靶心。才能是個性層麵的元素,是我們喜歡、樂於嚐試去做,也願意在這個方麵去學習新的事物。在這種體會中,我們去發現自己的優勢,但是擅長的事情背後並非蘊含著我們的優勢,因為在這個擅長的事情上可能沒有賦予我們積極的情緒,即使做出了成果,但是我們無法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幸福感。這樣,我們就可以從日常行為中去判斷具備怎樣的優勢,那些讓我們愉悅並感到強大的事情背後,我們要去不斷地挖掘。

     每位大學生在開始職業旅途之前,都會在腦海裏無數次勾勒出自己的角色。一旦進入職場後,我們便會發現一切都沒有想象中那麽美好。於是,我們有了圍城的感慨,隨之而來滋生出種種抱怨。我也經曆過這種無奈,產生的工作倦怠讓我選擇了離開。抱怨環境並不能給自己帶來機會,跳槽後曾經的一切依然上演,從抱怨變成哀怨,開始懷疑自己,懷疑智商,懷疑情商,發現自己一無是處,信心大減。經曆了這一切,慶幸的是我最終快速地找回了自己。

     回首走過的路,我深切的體會就是大學生活的盲從心理。作為大學生,怎樣在無法改變環境的情況下,讓自己入“模”,在大學期間給自己創造實踐的機會。經曆就是認識自我的“試金石”,在實踐的過程中去挖掘自身的才能,然後有針對性地去學習。認識自己後,才能給自己找個適合自己發展的“模”。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我們還有太多的機會能夠讓自己選擇環境。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讓優勢開啟我們職業的大門! 這篇關於讓自己入“模”,實現職場幸福人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職場勵誌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