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有禮,少走彎路

Feb19

  一個人的成功,並非取決於學曆、才幹或背景。做人真誠,待人有禮,得道多助,才能先別人一步而成功。
  
  人這一輩子,做事之前,先得學會做人。古人以禮為先,將“禮”看作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在當今的社會,隻有以禮待人,人與人之間才能和睦共處。
  
  生活中,見人施禮,就好比打開了一扇真誠的窗戶。有了禮節,溝通就會變得輕鬆,行事也會更加便捷。任何一個有誌之士,都不會偽裝真誠。相反,他們正是靠著一片誠心,才贏得了周圍人的信任,獲得了最終的成功。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直到今天,禮貌,作為傳統“禮數”之一,仍被國人廣泛推崇著。禮貌可以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麵麵,比如彬彬有禮的態度,溫文爾雅的談吐,示意的微笑,得體的著裝等等。
  
  可以說,待人之禮,由細節決定,卻與一個人的修養密不可分。有人說,禮貌是一門“心靈選擇的藝術”。這話一點兒不假,禮貌是一個人立身處世不可或缺的東西,“不學禮,無以立”,沒有禮數、沒有氣度的人,一輩子都摘不掉“庸俗”的帽子。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離不開禮數。可真正的“禮”是發自內心的,真心誠意的,不是流於形式的。如果把形式化的禮貌看得高於一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很容易變得客套、虛假。太看重禮貌的形式,而忽略其真意,到最後,難免發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禮貌舉止,和人的穿衣是一樣的道理。既不能太鬆弛,也不必太緊繃。有的人,逢人做事,太強調自己,原則性太強,骨子裏還總散發著一股清高勁。隻要別人的言行不在自己的原則之內,他就投以鄙視的眼神。常言道“高處不勝寒”,那些自以為了不起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被人孤立,也不受歡迎。
  
  常言道“見人施一禮,少走十裏路”,這話說得很有道理。不想自己被孤立,就要調整自己的情緒,努力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對於別人的不足和缺點,盡量包容,不可太挑剔。
  
  有句話叫做“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渾濁一些,你好我也好。生活,不是藝術,沒有那麽多天花亂墜的想象,也沒有理想中那麽完美。要成功,就得接觸不同層麵的人。
  
  年輕人常常自命不凡,進入一個新的環境,看誰都不順眼,對一些業內的“規矩”更是不屑一顧。然而,這就是人情世故的一部分,每個人都得學會適應,除非有一天,你厭倦了,身心疲憊了,徹底逃離出這個圈子。
  
  凡事有自己一套標準,有自己的原則是好的,可如果不懂變通,固執己見,就免不了被他人疏遠。很多人被身邊的人“隔離”了,都不明白是為什麽。太過於堅持自己的原則,才一次又一次地遭受到他人的排斥。還有一些人,天生透著一股親和勁兒,辦事靈活,懂得進退,很容易和身邊的人打成一片,也十分招人喜歡。
  
  做人,還是世故一些的好。即使自己真的很優秀,也要懂得放下架子,也不要在別人麵前表現出優勢來。放下學曆,放下背景,踏踏實實地,謙虛地向人學習。不能因為別人與自己不和,價值觀不一致,就表現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暑期到了,一位老教授帶著女兒到附近的鄉村度假。女兒想玩水,老教授便雇了一條小船,讓船夫劃到了江心。船開動了,女兒卻害怕地縮成一團。老教授見船夫一副鄉野村夫的樣子,便傲慢地問道:“你會數學嗎?”船夫回答:“先生啊,我隻會算術。”教授又問船夫:“你會化學嗎?”船夫回答:“化學?沒聽說過,也不會。”教授又問船夫:“你會用電腦嗎?”船夫笑著答道:“壓根兒沒聽過。”教授聽後,哀歎道:“你不會數學,人生意義已失去三分之一;不會化學,又失去六分之一;不會用電腦,又失去六分之一;你的人生意義總共失去三分之二……人生豈不是很悲哀嗎?”這時候,天空飄來一片烏雲,眼看暴風雨就要來了。如此小的船,還處於江心位置,一旦暴雨侵襲而來,根本抵擋不住。老教授慌了神,一把將女兒摟在懷裏,急切地問道:“船夫啊,這可怎麽辦啊?”船夫淡定地說:“你會遊泳嗎?”教授愣住了,嘴裏吐出兩個字:“不會。”船夫則說:“那你的人生意義恐怕要全部失去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某些方麵,即使別人不如你,或者不同意別人的觀點,也要謙虛一點,試著放低自己的身段。尊重別人,禮貌待人,是一個人修養的體現,你可以不同意別人的觀點,但一定要尊重別人說話的權利。不要刻意地奉承別人,但可以試著真心地讚美別人。隻要善於發現,善於觀察,任何人的身上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世上的很多事都是多麵的,如果隻看到其中的一麵,必然要走不少彎路。有的人一路奔波,卻在追逐著錯誤的東西,心靜不下來,自然什麽都容不下。失敗的時候,不要將自己的壞情緒帶給別人,給自己一個微笑,坦然地麵對厄運,陽光才會流進心底。
  
  以禮待人,不應該隻流於表麵。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他人,發現別人的優點,並承認自身的不足,你會因此而獲得別人的尊重。借人之智,提升自己,少走彎路,這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感悟:老人言口口相傳留下來的草根智慧書。老人言從生活中來,經曆了時間的洗禮,最大程度地回避了各種思想毒素的汙染,可以謂之最純粹的智慧。句句散發著泥土的芬芳,散發著自然的清新氣息。古往今來,大凡有能耐的人,都是以“學生”的姿態出道,然後才一步步成為大師的。為人處世,既要一分為二地看自己,也要一分為二地看別人。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在人生路上有所作為。人生短促,不可能從頭來過。聆聽老祖宗的教誨,會使我們少走很多彎路。老人的智慧,不隻體現在對人生的描述和認識,更體現在對一種古老智慧的參透。老人言好比陳年佳釀,曆久彌新,能夠為今天的人們在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等方麵提供有益的借鑒。老人言教你怎樣開闊自己的心胸、怎樣調節自己的心情、怎樣創造快樂、怎樣把平凡的日子過得生機勃勃、怎樣從容地思考人生。聆聽“老人言”,會讓人受益一生….

這篇關於待人有禮,少走彎路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