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當友誼的紐帶,才是朋友圈最本真的模樣

Feb19

  文/肥妹

大學畢業後,我發現了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沒有加你微信,那麽這個人可能會從此在你的生活中消失。

前幾天收拾東西,發現一個大學時學生會同部門的友人送我的生日禮物。仔細想想,我已經快兩年沒有聽見過她的名字了。

盡管當初我們還一起通宵做場設,在不少重大的活動上彼此協助和鼓勵,但我不知道她畢業後去了哪裏,在幹什麽。

以前每次在微博上看見她喜歡的明星的消息我都會AT她,然後笑她是“春心萌動的老少女”。

轉入微信後,我們恰好都沒有加對方。加上後來退出學生會,大學畢業,線下也再無交集。畢業一年半,我偶遇大學同學的概率是0。

抱著一絲希望,我登上微博去找尋她的消息,卻發現她最新的一條還停留在2014年。大概是和我一樣,都停用微博了吧。

然後很快地,我便自然地把這個事忘在一邊了。

我們為什麽要看朋友圈

畢業之後工作和加班占據了大部分時間,每個休息日的時間變得異常珍貴,我總是小心計劃不甘心浪費掉一點。所以在社交活動上,我也總是選擇一些,放棄一些。而那些與自己感情好的朋友,總是會見得多些。

畢業之後的一年半裏,我的新朋友並沒有怎麽增加,反而是不斷地和一些舊友又熟絡起來。大都是通過看對方的朋友圈,發現共同的興趣愛好而興高采烈地聊起來,並因此相約出來進行共同愛好的活動,將之前未盡的友誼又進了一步。

從人人網過度到微博再過度到微信,曾經建立起來的友誼,或多或少都會隨著社交工具的變革而遺失一些。沒加微博的人,沒加微信的人,很快就會成為與你生活沒有交集的人。

我是一個很念舊的人,特別是對於友情,大部分的友誼隻是需要一些契機和主動罷了,而那些與你有過共同美好經曆的人,比起去交更多新朋友對我而言更加珍貴。

朋友圈對我來說的意義,便是和那些我喜歡的人兒們分享自己的生活,了解他們的生活。無論生活是悲是喜,你都不是孤身一人。

關鍵是,你的朋友圈在真心交朋友嗎

我曾經在一個互聯網創業公司上班。一個新APP開始推廣,第一批客戶通常都是你的親朋好友。

於是老板要求每篇推文都轉朋友圈,轉各種群,以閱讀量為終極指標。除此之外,還要發一些帶二維碼的軟文朋友圈,這一度讓我的朋友圈變成一個營銷陣地。由於擔心過度刷屏,那段時間別的朋友圈我一條都沒發。

後來我離職了,翻回那段時間的朋友圈看,發現實在是不堪入目,原來自己也成為了擾民的人。

這半年來,網上開始出現各種反朋友圈的言論。有的做了停用朋友圈的實驗,還有的人勸說別人少發朋友圈,就連我們尺度此前也分享過好些其他號對朋友圈的觀點。

“好像遠離朋友圈從此就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一樣。而我還是胖到沒朋友。”

然而我有一群很有意思的朋友,我甚至希望他們盡情刷屏。因為他們的朋友圈實在太有意思了。

一些生活裏的小事,由他們的朋友圈展現出來總是特別有趣。

就連生病在醫院打吊針,也能發幾句好玩的自嘲;發圖片隻發8張,說要逼死處女座;春晚的時候,還要在朋友圈發段子直播吐槽。

無論是開心還是悲傷,他們都在用心地分享生活,表達自己。這樣的朋友圈我實在舍不得不看。

其實,我還是想,你們多發發朋友圈

大一的時候聽了一個厲害師姐的講演,回去在人人搜她的名字加為了好友。大三的時候暗戀其他院係的一個男生,謝天謝地當時有微博,讓我得以悄悄看他的最新狀態,覺得好像和對方更近了一些。

人人和微博沒落後,我再也沒辦法輕易地找到某個人,如今微信朋友圈也有漸漸消沉的態勢,不少雖然加了微信的好友,但他們不發朋友圈,全然沒有消息。

不過啊,發與不發,都是每個人的習慣而已,並沒有應該或不應該。但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我珍惜的這些人,能夠多發朋友圈。

因為我想知道我在乎的人的生活,想知道他們的快樂和煩惱,想參與其中。

所有真誠地願意分享生活的人都值得被珍惜。

褪去虛榮、欲望和發泄,總有那麽些人在認真地和你分享生活。

珍惜他們,成為他們。

我始終相信,充當友誼的紐帶,才是朋友圈最本真的模樣。 

這篇關於充當友誼的紐帶,才是朋友圈最本真的模樣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