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怯場靦腆心理,學會從容應對各種場合

Feb19
為什麽會出現怯場這種情況呢?
  
  心理學認為,人進入青年時期開始注重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表現就是擺脫對父母、師長的依賴性,去自我獨立地觀察、分析、體驗社會,在此同時開始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關心自我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
  
  他們需要得到別人的承認,但同時又經常擔心和懷疑自己的言行能否得到別人的承認,這種心理狀態再加上缺乏臨場經驗,因此,在一些社交活動中,特別是在自己不熟悉的環境中,就表現出不自然、靦腆甚至怯場。
  
  其次,靦腆、怯場還與個人的性格氣質有關,一般來說,屬於內傾性格和抑鬱型氣質的人較多出現這種情況。
  
  第三是自卑感,其核心是“我不如別人”。自卑感在相當多的人身上都有情況不同的表現。
  
  而產生自卑感最常見覺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麵:
  
  自卑原因之一:生理上的原因。如個子矮、肥胖、五官不端正、口吃、病弱等;
  
  自卑原因之二:智力上的原因。如記憶力差、思維不靈敏、學習不如別人;
  
  自卑原因之三:性格上的原因。孤僻;
  
  自卑原因之四:思想上的原因。如受了挫折後自暴自棄。
  
  以上談了造成靦腆怯場心理的幾個主要原因。
  
  要克服這種毛病,首先必須端正以下幾方麵的認識:
  
  第一,清除自我意識中的消極因素。
  
  或許因為對客觀反映比較敏感,但如果敏感超出常態,就會造成對自己心理上的束縛。因此,克服自我意識中的消極因素,必須實事求是地了解自己和環境。
  
  比如,你有提問時怯場的症狀,那你首先應問自己:“我沒記下場合中的進行內容嗎?”“我每次都不能回答別人的問題嗎?”如果不是這樣,你就會感到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你就應加強注意力和改善參與方法。
  
  第二,努力改造個性中的消極因素。
  
  性格和氣質的形成包含了先天後天的因素,而後天的實踐又是起決定作用的。因此性格和氣質是可以改造鍛煉的。
  
  希臘著名的演說家狄摩西尼斯,小時候是個性格懦弱、十分腆靦的孩子,在眾人麵前說話就口吃。為了改造這一毛病,他常常獨自跑到海邊,站在岩石上麵對大海,以擊岸的巨浪做聽眾,練習講演,經過刻苦的努力,他終於改造了性格中的不利因素。
  
  第三,克服自卑感。
  
  敢於正視自己的短處和不利,但不要被那些不必要的顧慮所左右。如身體有缺陷並不影響他的才能;不懂得吃西餐並不意味著你不懂社交;一個優秀運動選手,他不必為不懂無線電而苦惱;一個科學家也決不會為自己不懂得音樂知識而羞恥;
  
  不要因為你的次要和個別的不足而導致你對自己主要方麵或全盤的否定。
  
  克服怯場和靦腆的毛病,除了要端正以上認識外,在具體訓練方法上還可以做以下補償:
  
  一、反條件訓練法。
  
  即有意識地創造各種條件多次重複進行登場前的預備演習,以便使語言流暢,臨場時穩定情緒。如,你有開會發言怯場的毛病,那開會之前就先擬好講稿或提綱,然後自己先念幾次。
  
  再把你的觀點在家人、朋友、同學或同事中自然地說出來,最後在開會討論發言時,你熟悉了自己所要講的內容,語言流暢了,心情也可以鎮定了。這種訓練方法也可以培養認真的習慣。
  
  二、自律性訓練方法。
  
  有的時候沒有條件事先作充分準備,當你臨時出場而感到緊張時,這時必須控製緊張情緒外露,使神態保持自然,身體保持舒適的姿勢,然後以自慰的心理告訴自己:“我很舒服、很鎮定。”這種自律性的安慰,可以達到消除過敏、放鬆心情的效果。
  
  三、模仿法。
  
  經常注意觀察和模仿一些泰然自若,善於交際,活潑開朗的人的言談舉止風度,對照自己的弱點加以克服。根據自己的氣質養成自己的風格。
  
  四、氣氛轉換法。
  
  在與人交談或公眾場合發言時,當你從別人的眼神、表情發現不自然時,千萬不要以失敗者的心理對待自己,你可以使人毫不在意地迅速轉換話題,使氣氛得到緩和。如果你覺得某一階段連續工作心情過於緊張,那就換換環境,進行適當的娛樂活動和休息,使心情平靜,增加活力,以消除因精神疲勞而造成的緊張心理。 這篇關於如何克服怯場靦腆心理,學會從容應對各種場合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