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出身是否決定一切

Feb20

  本科出身是否決定一切

  文/惡魔奶爸Sam

  最近畢業季快要到了,很多同學都在找工作。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你們必然會遇到很多苦惱,尤其是關於學曆的,比如說,很多人會相信一種特別的理論,也就是所謂的“本科出生論”,或者“第一學曆論”。

  “本科出身論”指的是,現在招聘不看人的當前層次、而把注意力和評價標準放在“第一學曆”上的問題。

  根據網絡上的描述,尤其是精英雲集的著名論壇知乎,本科出身論的表現包括並不限於:

  比如說,有些公司招聘隻要求某一類名校的本科,即便你是這個名校的研究生,但如果本科是普通院校的,他們也不會要。

  再比如說,很多高校招聘教師,如果應聘者大學時代上的不是重點,即使你現在是北大清華,乃至海外名校的博士,也會被拒絕;少數學校招聘教師要求你大學、碩士、博士三個階段上的都是名校。

  另外,不少學校在研究生複試中,也有已公開化的潛規則:考生大學時代上的是普通高校,就是優先淘汰的對象;以大專學曆考研者,更是首當其衝。哪怕你初試成績再高、複試表現再好,都照刷不誤。

  還有,許多企業招人的時候,就算你是北大研究生,第一學曆是三本,也會對你說抱歉。

  更過分的是,有很多企業明確公開表明,隻招收某一類學生,如果你不是這一類學校本科畢業的,即便你是211,985,他們也不會要你。

  以上是網絡精英的看法,尤其是,著名精英論壇知乎上的,鍵盤精英們的主流意見,下麵,作為一個曾經做過獵頭,為各大企業做過招聘,也為我自己招過下屬,現在是一個擁有人權,財權,事權的黑心小老板,我來說一說,我自己的看法,可能和大學沒畢業,或者剛畢業沒幾年的網絡精英們的看法,不太一樣。

  首先辟幾個謠:

  謠言一:“清華大學在零幾年的時候,頒布了新規定,一切二本三本的學生不允許考清華的研究生。”

  事實上,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國內所有大學研究生,都是基於國家統一招生考試的,從未發布過,不招收某種特定群體的規定。

  不管是明規則還是潛規則,都不會有任何一所大學,敢公開這種明晃晃的,學曆歧視的規定,否則不要說外界,光是清華本校的學生,都會把母校罵出翔。

  我身邊的朋友,就有好幾個從二本院校考上清華北大的,他們的學業和技術水平都很棒,畢業後的發展也都很好,如果網絡精英們說的是真的,那麽請問,為什麽還會有很多二三本院校學生,考上名校研究生的事跡。

  綜上,學校並沒有區別對待,具體到某個係,也是嚴格按照筆試,麵試進行打分錄取。

  那麽,本科的好處到底在什麽地方?好處不在於暗箱操作,而在於保研名額,不需要去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累死累活地搶奪少數幾個錄取名額,有很大的機會直接保送。

  謠言二“找工作的時候,企業非常重視本科學曆,即便你是名校的研究生,但本科一般他們也不會要”。

  這個說法純粹是扯雞巴蛋,完全是妖言惑眾,無知者無畏。

  網易算是一家好公司吧,為啥我還是能見到,為數不少的本科非名校的員工。

  你說企業非常重視本科學曆,請問是什麽樣的企業?是所有這樣的企業都重視嗎?這樣的企業大概有多大?屬於什麽行業。

  你去問這些具體的問題,這些混蛋們就一問三不知了。

  這類謠言最有殺傷力的,就是“模糊性描述”,他們無法清楚地說出,職場的具體情況,因此,隻能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把小概率事件無限擴大到全部整體,說成是普遍存在,這樣就讓人辯無可辯,完全不講究任何邏輯和道理,讓人十分惡心。

  以上的謠言是,知乎精英所生活的世界,下麵,我們來看看,普通人生活的真實的世界,是什麽樣子的。

  1,學曆關鍵詞篩選係統確實存在。

  很多大企業在做校招的時候,他們內部的企業投遞係統,都有學曆關鍵詞檢測,非目標學校的人投遞,進不了麵試。

  這麽做,並不是為了進行學曆歧視,而是因為好的企業投遞人數,實在是太多了,跟絕大部分人所想像的,那種伯樂相馬式的浪漫傳奇完全不同,企業招聘是一個耗時耗力,成本巨大的工作,為了節約成本和時間,使用學曆關鍵詞進行初篩,是非常常見並且合理的。

  但是,絕大部分公司並不會卡死本科學曆。

  2,公司招聘渠道多種多樣,校招,網申隻是其中一種

  絕大部分人一說找工作,他們的自然條件反射就是“應屆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很少有人會認為,已經在職的白領和經理人,也需要找工作。

  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人對社招完全沒有任何概念,但是,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講,校招都不是最重要的,社招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隻有社招才能帶來熟練員工,才能飛快上手,立刻就好用,任何一家公司,其實本質上,都更願意去招有經驗的人,而校招隻能去找一張白紙的大學生,還得用心用力地去培訓,培訓好了,還擔心TA會跳槽。

  社招和校招不是一個邏輯,校招很多看的就是,學曆和學生活動,但校招失敗,並不代表世界末日和徹底完蛋。

  社招看的是,人脈關係內推,業績,經驗和能力展示。

  所以校招沒能進好公司的同學,仍然有可能在一年或者兩年後的社招,扳回一局。

  3,找工作的渠道也是多種多樣的

  有很多知乎的小朋友,出門去參加校招,或者進行網申,最後發現到處都要求學曆,處處都受限,於是趕緊回知乎,叫苦一番,作為一個找不到工作的失敗者,告訴大家,考不到好學校,你一輩子就全完蛋了。

  但是,這些人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學校不好,而在於其他因素。

  什麽叫其他因素,我來舉個例子,比如,同一個學校去應聘同一家公司,為什麽有的人能拿到Offer,有的人連簡曆都通不過;同一個學校,有的同學能拿到名企的Offer,有的同學連工作都找不到,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其他因素。

  找工作的渠道也是分很多種類的,即便是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說,也不單單隻有網申,校招,群麵這些渠道。

  什麽叫很多其他渠道,我舉個例子:眾所周知,我在知乎被很多精英們痛罵,造謠和汙蔑,這些精英中絕大部分是大學生,點開他們的主頁,你會發現,絕大部分人都在發愁,未來畢業的工作和生計在哪裏。

  而與此同時,有些小朋友並不會罵我,反而積極地給我留言,問我需不需要助理和文字編輯,即便免費,也想跟我實習,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因為首先,我開不出高工資,其次,我覺得在我這裏,工作資曆也拿不出手,但是他們真的非常熱情,而我又確實非常需要人幫忙,我便滿心愧疚的接受幫助,有不少人還是異地的網絡兼職。

  後來,工作時間久了,我問其中一個小姑娘,為啥一定要跟我實習,我感覺我這裏,實在是沒什麽可值得稱道的地方,她說:“奶爸,這點你就想錯了,不管怎麽樣,你也是公眾號大號,我現在跟你實習,意味著我就已經正式進入了,網絡新媒體這個行業,以後你的號和你的公司,隻會越做越大,到時候必然會有新的需求,哪怕沒有需求,我也有了,一份在新媒體行業的正式工作經驗,可以去應聘很多網絡新媒體大公司,比如搜狐,網易,騰訊,虎嗅,36氪等等,而且,我有這份資曆,以後說不定,還能去應聘咪蒙那種月薪5W的助理職位。對我來講,有沒有高薪,能不能留下來,都不重要,現在最重要的是,找到入行的機會。

  聽了這番話,我自己都感慨萬千,同樣是大學生,同樣是整天逛互聯網,有的人整天當噴子,罵罵這個營銷號,罵罵那個狗大V,而有的人,已經敏銳的意識到,這個行業的迅猛發展,並且積極為自己尋找入行機會了。

  所以你看,即便是在校大學生找工作的渠道,其實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意識的找實習,積累資曆,通過社交媒體,拓展人脈,通過實習機會,多交朋友,都能大大地擴大自己的交際圈,並且得到很多的企業內推機會。

  那麽企業內推真的有可能抵消學曆的不良影響嗎,答案是肯定的。以我個人的親身經驗來說,在網易的時候,我作為甲方,如果有朋友或者前輩,給我推薦一個知根知底的人,那麽即便學曆不太好,隻要資曆和能力足夠,我都一定會要,而不願意去網上招聘陌生人。

  還記得上麵的那句話嗎,企業招聘並不是伯樂相馬的浪漫傳奇,更沒有半仙看相的神奇莫測,它就是個耗時耗力,成本巨大的雜事瑣事,基本上如果有合適的人推薦,大家都更傾向於讓他立刻到崗,而不是到網上公開招聘。

  所以,為什麽有很多人明明學曆已經很好,還是找不到工作,或者出去找工作處處碰壁,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在大學的時候就沒有,有意識地出去實習,積累資曆,發展人脈,導致自己各方麵的資源都非常少,所以畢業時候,隻能單純依靠校招,無法運用多個渠道和工具,建設自己的事業。

  4,社會是多元的

  整個社會,並不是winner takes all的模式,跟學校裏流行的法則,可以說是截然不同,在學校裏,分數就是一切,隻有考第一才有意義,一旦得到第二,那麽和最後麵的,就沒有任何區別。

  但社會不一樣,社會是一個龐大的,多元的有機整體,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能力拿走一切,賺到市場上所有的錢,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在學校裏,那種考第一,就能得到一切榮譽的情況。

  簡單的,拿手機行業舉例,蘋果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按照學校裏通行的邏輯,隻有做成蘋果才有意義,別的人再去做手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但現實是,手機市場不僅有蘋果,還有三星,還有華為,還有小米,還有OPPO,還有VIVO,任何一家都賺得盆滿缽滿,創始人都登上了福布斯排行榜。

  所以同理,從招聘角度上來說,有的公司非常看重學曆,有的公司不看重學曆,有的公司校招和社招都很看重學曆,而有的公司隻有校招看重學曆,社招會放寬很多需求。

  目前來說,這一套人才篩選係統是比較合理的,一方麵,可以通過學曆關鍵詞檢測,以最高的效率,找到滿足商業發展的人才,另外一方麵,可以通過社招,獵頭,內推等手段,篩出很多當年的漏網之魚。

  所以,已經找到好工作的同學,不代表這樣就上了保險,以後就高枕無憂了。

  沒有找到好工作的同學,也不代表就徹底完蛋了,你們的重點就是如何成為漏網之魚,這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和別人相比,而要和過去的自己相比,慢慢利用工作和資源積累,在未來,還是能夠自我升級,得到和名校學生一樣的平台資源。

  在改革開放已經快40年的今天,社會的變化越加迅速,社會的構成也越加複雜,在這樣多元化的社會浪潮之下,傳統保守的“一考定終身的思維”早就已經遠遠落後了,一次失敗就導致人生徹底無望,這種案例以後隻會越來越少。

  至於說,知乎的求職版塊,一旦涉及到學曆討論,都透露著一股濃濃的恐怖主義,即上不了好學校,就找不到好工作,繼而你的一生就全完蛋了。

  抱有這種思想的人,就讓他們先完蛋好了。

這篇關於本科出身是否決定一切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大學生勵誌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