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校長:成功的要訣是看一個人有多傻

Oct10

  北京四中校長:成功的要訣是看一個人有多傻

  文/劉長銘

  成功的要訣

  是看一個人有多傻。

  今天,我越來越堅信,在諸多影響成功的因素當中,智力不是首要的。

  我的回答可能會令人感到意外。

  我認為,成功的要訣不是要看一個人有多聰明,而是要看一個人有多傻。

  我見到過一些所謂的成功人士,有學術領域的,有商業領域的,有創業者,也有做管理工作的成功者,他們身上都是帶有這樣的傻氣。

  隻有傻人才能真正懂得這樣簡單的成功要訣:

  不論你做什麽,哪怕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都要把它當作事業,當作信仰,甚至當作生命,堅持和堅定地做下去,自始至終不動搖,不放棄,把它做到極致,做到完美,做到世上獨一無二,做到世上無與倫比,這就是成功。

  簡單地說,成功的要訣就是堅持,就是始終堅持。

  在我看來,隻有傻人才會這樣做,隻有傻人才天生懂得這個要訣,也隻有這樣的傻人才能取得成功。

  下一個問題是,這樣的傻人能幸福麽?幸福的要訣又是什麽呢?我的回答同樣也會令人感到意外。

  我相信這樣的傻人一定是幸福的,因為幸福的要訣不是獲得財富名利。

  同學們,我相信你們的未來會溫飽不愁。

  在溫飽不愁的前提下,幸福就是一種精神上的充實。

  幾年前,我曾給四中的同學提出了18條建議,其中有一條建議就是:

  “養成每天做一件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的習慣:例如幫助一下別人,或是讓別人高興。自己要想明白為什麽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它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意義何在?”

  我之所以向同學們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我明白並且希望每一個四中人也明白,幸福歸根到底不是在感官上獲得滿足,而是在精神上獲得意義。

  這與一個人是否擁有財富、名望和地位無關,他可以是一個平凡的、普通的人。

  請鼓勵你的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回想起來我們30多年來,靠搶跑培養了這麽多尖子學生、競賽的獲獎者、金牌得主。

  可我們並沒有看到當初所期望的,從他們之中產生很多科學領域的大師,至少現在還沒有。

  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孩子都有這樣的過程:

  開始出生的時候有很多夢想,希望孩子上一個好學校、有一個好成績;

  慢慢我們的期望逐漸降溫,期望這個孩子能夠正常畢業、升學、就業、將來能夠成家、生兒育女、生活穩定、工作穩定、別下崗;

  能夠在三、四十歲的時候身體健康、家庭和諧、進入老年希望孩子孝順最後你不能動的時候,

  等所有最初的夢想都沒有了,那時候的夢想就是,他能在我的身邊給我倒一杯水。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路都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最開始有非常高的崇高的理想,但是最後當我們已經垂老的時候,才真正明白我們很多時候的培養都是不正確的。

  大部分家長無法接受孩子是個普通人,在他們眼中,成功甚至說成功學已經深入到信念之中。

  但我並不大相信成功學,這個概念隻有在中國的書市上很火,套用、複製別人的成功往往出現很多問題。

  而且,無論我們怎樣對人進行分類統計一定是正態分布的,所謂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數的,絕大多數是平常的。

  但是,平常的人就沒有幸福嗎?

  難道我們是一個普通人就沒有普通人的幸福嗎?

  我們普通人就沒有權利談幸福嗎?

  其實我們今天看到大量的人是普通人,但他們生活很樂觀、很幸福。

  我看過一個日本做的調查,日本女孩子普遍不願意嫁給有車有房、父母給準備好一切的男孩。

  家庭就像小鳥搭窩一樣,銜點泥和枝葉,一點點靠唾沫黏合,有這個過程,才能體會到建立家庭的辛苦,才會珍惜。

  親子關係也是一樣,不要以為父母給了孩子一切,他就會感恩。

  作為校長,我和家長交流很多。在我看來,過於急躁和焦慮是現今家長們的普遍心態,太害怕落後。

  其實你的孩子一點都不落後,這方麵不行,那方麵可能就比別的孩子強,但家長總看不到這些。

  孩子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就已經很優秀

  很多人在當父母前都會說“孩子健康成長就好”,一旦成為父母,可能更多的期待就來了,希望孩子更成功優秀。

  但我覺得,你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就已經是個優秀的人了。

  沒有很高學曆的人也可以很優秀。

  我有一次去美國,登機口的檢票員是個大胖子,帽子上的繩子都快掛不住他的脖子了,整個人看上去很滑稽,但他不在乎這些,反而把孩子們逗得哈哈大笑,骨子裏透著幸福感。

  有一次在北京的一個超市,我買東西問服務員一些問題。

  他滿臉不高興,把話含在嘴裏說,我問了三遍都沒聽清他說啥。

  我說小夥子,你這樣工作能開心嗎?

  人的生活態度特別重要。所以,我當校長以後,把“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寫進了學生的培養目標中。

  現在的培訓機構很喜歡把“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當做宣傳語,不知是何時造出來的一句話,真的是誤了很多人。

  家長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怕輸在起跑線上。

  起跑線上哪有輸贏?終點才論輸贏呢。

  至於社會壓力是否存在,要看你怎麽理解,你非要處處競爭,能沒有壓力嗎?

  讀哪個學校都不如家長重要

  我認為現在的家長把過多的希望寄托在學校教育上,而忽略了他們在孩子身邊擔負的角色,他們應該在人格和精神上成為孩子的榜樣和楷模。

  有幾次,我在MBA班上講課,底下都是成功人士。

  一個事實是,他們現在的成功與當年上過的小學和中學沒有任何的相關性。

  去年在南開中學,校方特意介紹了一個他們的校友,中科院數學所的院士,他沒上過大學。

  我希望家長知道,上什麽學、讀哪所學校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而決定性的影響來自家長。

  作為一個父親,我也讓孩子去上過奧數班,後來她到美國上學後告訴我,學校裏真正數學好的都是美國人。

  中國孩子對問題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感覺,不如美國孩子,這是一種學習的能力差別,而非學校選擇的差別。

  我的孩子上學的時候,我和愛人都當老師,顧不上管她。

  我們也有孩子的升學壓力,但沒給她施壓,沒逼著她學什麽,我們的教育更偏向於順其自然。

  她現在在工作上很棒,在職場上是個令人欣賞的人。

  我想,這就是我和她媽媽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對她的影響。

  而且,我認為不要把家庭教育過於藝術化、也不要過於技術化。

  就拿建立親子關係來說,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出國旅遊、探險,都是一些方式。

  但親子之間的情感是在普通的生活中建立的,一起做飯收拾房間,這樣建立的關係很真實,讓孩子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

  哪有成天在海灘上你追我跑就能建立的,那都是電視上演的。

  我們都成為了學區房的受害者

  社會上大部分家長和孩子都有名校情結,這和學校的宣傳有一定的關係,一些學校的炒作可能造成社會的教育觀出現偏差。

  學校之間確實有差異,但我覺得北京教育資源均衡整體上不錯。

  家長追逐學區房完全沒有必要,過於盲目。

  我每次給別人上課都會現場做問卷調查,數據證明人後來的發展和你上不上重點小學、重點初中沒有任何相關性。

  學區房熱也來自於一些商業機構、學校的炒作,這種炒作破壞了教育的生態,老師、校長也是受害者。

  一天到晚追逐這些,教育者的生活、職業性都會受影響。

  記得我當老師時,有的班50個學生有40多個考上清華北大,但沒有宣傳這個,升學率真的不能表明教育的成功。

  當然,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放棄高考,選擇出國,過去總說高考是過獨木橋,現在不是獨木橋了,有很多橋、很多路。

  這是好事,說明經濟水平提高了,也是選擇多元化的表現。

  這是教育選擇中的一種可喜的變化。

  從事教育這麽多年,我接觸許多學生和學生家長,近年來我發現一些家長的名校情結和教育公平的追求越來越嚴重。

  但也有些家長心態越來越平和,開始考慮孩子的幸福問題。

  上什麽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保持進取的精神和幸福的追求。

這篇關於北京四中校長:成功的要訣是看一個人有多傻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6年10月10日,歸檔到目錄成功勵誌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