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

Aug31

  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一)

  “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們堅信隻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那麽就定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題記

  《名人傳》又稱為《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其中對於我來說最為熟悉的同時也是印象最深就是音樂家貝多芬了,他對音樂有著火一般的熱情,他的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可以說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身體上與精神上的雙重雷鳴交響曲,在他不甘心而又無奈與世長辭的瞬間停止了節奏旋律,留給後世的是傑作與荒涼的背影。一發愣,似乎我看到了那盤旋在他頭頂上的狂風暴雨,肆虐站在風雨裏的他,而他仍堅持他的理想、原則與音樂。有些感傷,有些莫名的疑問,“為什麽許多偉人要遭遇那麽多苦難?為什麽天妒英才?”

  於是,這個心結在我閱讀完《名人傳》後,解開了。

  1793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德國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朱麗埃塔,但由於自己的殘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痛苦折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的作品中。席卷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係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隻能在紙上進行。麵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麽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

  最後,貝多芬在風雨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後的一口氣,終年57歲。

  之前的疑問也終有果了。那是因為,偉人之所以是偉人,因為他們將苦難當成錘煉,在苦不堪言的旅途中認識與成長,最後找到自己所屬的那一輪月圓,在那之上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始終如一……這大概就是天才與偉人之間的差別了,也許天才可能是偉人,但偉人一定不是天才,因為他們用自己的付出才得來光榮、才得以在曆史篇章鍍上一層金邊。


  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二)

  貝多芬作為一個音樂大師,他需要敏銳的聽覺,但是1796年他還不到30歲,耳朵就開始變聾,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內髒也被劇烈的疼痛所折磨。貝多芬還不得不忍受感情的煎熬,他不斷幻想著幸福,但立刻又幻滅,不得不去承受心靈的痛苦。而現在的人恐怕想貝多芬這樣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呀,很多社會青年,耳朵不聾,手腳不斷,內髒健康,但卻是在虛度光陰,甚至還學成年人的一些不良行為,(www.)廢了自己的一生甚至大好前途,如果貝多芬沒有殘廢,沒有缺陷,是一個健康的人,那他的一生裏肯定有更大的奇跡發生,將會是天才中的天才的。如果那些社會青年有貝多芬一樣的殘疾和缺陷,說不定是自生自滅,自暴自棄,甚至自殺。

  貝多芬的堅強與勇敢,讓我非常佩服,不僅是我佩服,相信了解他的人都會讚歎不已,但是上帝為什麽要這樣安排他的人生呢?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一生的:“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世界上的名人大部分都是經過風吹雨打的,所以說彩虹,經過與雷電的激戰之後才出現,我們也要學習貝多芬的精神,好好學習,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三)

  《名人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描寫的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他們雖然各自所處在領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憂患困頓在征途上,他們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有一種人,麵對重重困難,但他永不言敗;有一種人。生命中隻有滂沱的大雨和苦澀的笑,但他執著地謳歌歡樂;有一種人,雖然被別人傷得創痕斑斑,但他依然為他們祈禱,並無怨地奉獻出自己的一生——貝多芬就是這樣一種人,他受盡人間苦難,現在,就讓我們來重溫這位奮鬥一生的英雄的受難旅程吧!他會給我們力量!

  他的外貌是這樣的:身材矮胖,外表粗壯,生就一副運動員的骨架。土紅色的寬大臉龐,烏黑的頭發異常濃密,亂蓬蓬的,似乎從未梳理過。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那雙眼睛,他的眼中有一種奇異的力量在他眼中燃燒,使見到他的人無不為之震驚,但大多數人無法看出其中細微的差別。這雙眼睛裏閃爍著一種野性的光芒,映襯在古銅色而略顯悲壯的臉上,看上去像是黑的,其實卻是藍灰色的。一感悟衝動或者生氣時,這雙細小且深陷的眼睛便會突然睜大,兩隻眼珠在眼眶中滴溜溜地轉動,反映出它們的全部思想。他常常用憂鬱的目光向天空凝視。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猶如獅子的相貌!一張秀氣的嘴,但下唇比上唇前突。牙床堅實有力,似乎可以輕易磕碎核桃,整個麵部顯得有些不太和諧。據莫西斯說,“他的微笑很美,談話時表情親切可愛。但笑起來卻不討人喜歡,粗野、難看,並且很短暫”,就像那種對歡樂不甚習慣的笑。

  貝多芬的童年是悲慘的,可是他卻從沒有忘記萊茵河畔的故鄉,萊茵河仿佛一個人流淌的靈魂,給了貝多芬無窮的思想和力量,他親切地稱萊茵河為“父親”。從這裏我能感受到貝多芬對生活充滿了無限的熱愛,他沒有沉浸在悲憤中怨天尤人,而是把苦難當做一種激勵,激勵他勇往直前成為命運的抗爭者。

  命運似乎在刻意地捉弄貝多芬,當貝多芬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誌向所在,越來越感覺到自己身上蘊藏著一種無窮的力量時,他卻發現自己的耳朵聽不見了。這對一個從事音樂工作的人來講,是多麽沉痛的打擊,貝多芬簡直痛不欲生。他是怎麽做的呢?文中有一句話“當”現在“太痛苦時,就生活在”過去“中”,這並不僅僅隻是一種逃避,他也是自我的調節隻有對生活抱有美好信念,才會對生活充滿希望與向往。因此貝多芬堅毅的天性使他在命運的磨難麵前沒有屈服。他又重新站了起來,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我非常喜歡貝多芬麵對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他的行為恰好讓我對這句話——毅力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新的認識,如果貝多芬沒有堅強的毅力就不可能成為音樂家!我們就不可能欣賞到那麽多的經典名曲,比如七重奏、第一交響樂、第四交響樂、第五交響樂等等。

  文中貝多芬與歌德麵對王公貴族的態度,使我更加欽佩他。“他們遠遠地看見時,歌德就掙脫了貝多芬的手臂,站在大路的一旁,深深地彎著腰,把帽子拿在手裏,等候著皇室成員的經過。而貝多芬卻獨自向歌德說著他想說的話,看到歌德那個樣子,貝多芬按了按帽子,扣上外衣的紐扣,背著手徑直朝最密的人叢中撞去。”正如貝多芬所說王公貴族可以賞賜各種頭銜和勳章,但是,他們不能造就偉大的人物,不能造就超凡脫俗的心靈。我們無須卑躬屈膝,我們是值得尊重的。

  可當我讀到貝多芬他講他侄子時,我悲憤異常。貝多芬深深地愛著他的侄子,一心想將他領上一條高尚的人生道路,為他籌劃了無數個美好的未來。可他的侄子一點都不知道回報自己的伯父——貝多芬,而身在福中不知福。非但不領情,而且還走上一條相反的道路反抗貝多芬,激怒貝多芬。即使這樣貝多芬也沒有放棄對侄子的關愛。

  這就是貝多芬——一個不幸的人,一個由貧困、殘疾和痛苦鑄就的偉人。世界沒有給他歡樂,他卻為世界創造了歡樂!正如他自己所說的:“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這篇關於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8月31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