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

Aug27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一)

  《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位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其中有兩篇給我印象最深,分別是《小歐拉智改羊圈》和《數學神童希帕蒂亞》。

  《小歐拉智改羊圈》講述了歐拉爸爸設計了一個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羊圈,施工過程中發現圍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親在增加材料和縮小羊圈之間難以取舍時,小歐拉想出了辦法,他將長方形羊圈的長縮短了15米,寬延長了10米。經過這樣一改,原來長方形的羊圈變成了一個邊長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長是25×4=100米,正好比原來長方形的周長(15+40)×2=110米少了10米,這樣材料剛好夠用。同時正方形的麵積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來麵積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歐拉的方法做到了一舉兩得,既節省了材料,又擴大了麵積。

  《數學神童希帕蒂亞》講述了女數學家希帕蒂亞10歲時,父親帶她去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學習中有了困難和問題時,我很少換一種方法去思考,總是直接求教於媽媽和老師。通過讀歐拉和希帕蒂亞的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勤思考、善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

  同學們!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難題所困擾時,不仿學學歐拉和希帕蒂亞,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二)

  暑假,我讀了《數學家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數學家華羅庚。

  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小時候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可他對數學卻很感興趣。他讀完中學後,因家裏貧窮,交不起學費,從此華羅庚失學了,他回到家後隻能依靠賣點小東西生活。

  不能上學並沒有阻擋華羅庚愛數學的興趣,他從此開始了自學,一年到頭華羅庚幾乎每天都要用十幾個小時來學習,勤奮好學的他走進了數學王國。1930年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華羅庚到了清華大學數學係當一名圖書管理員,他一人幹幾個人的事,卻還在繼續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華羅庚終於成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

  讀了《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人不論幹什麽事首先要熱愛它,才能有學習的自覺性,也才能做到堅持不懈,最後才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篇關於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8月27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