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了退路,才有出路

Feb20

  斷了退路,才有出路

  文/風雅頌

  誰都不可否認,人在本質上都是眷戀舒適平穩,喜歡懶散閑逸的。但若要讓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有所成功,就必須給自己更大的壓力,逼自己盡最大的努力。這時,選擇自斷退路確實是一個絕好的方式。

  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有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他的許多作品是被“逼”出來的。記者細問究竟,金庸才說了自己主動被“逼”自斷退路的事。原來,他在寫作《連城訣》時,一度產生了厭倦懈怠的心理,有時一天也寫不出1000字。他覺得這樣不行,於是就主動與報社簽訂了連載的合同,合同規定他每天必須得完成多少字,違約就得賠償。這樣一“逼”,他隻好控製了自己的心理,讓自己靜了下來,全身心地投入寫作中,每天以5000字的速度搶寫,最後竟提前完成了小說。後來,他在寫作其他小說時也這樣與報社簽約後再寫,不斷嚐到了給自己斷退路後的豐碩成果。

  另外一個世界級的法國大作家雨果也曾這樣自斷退路。1830年,雨果和一家出版商簽訂了合約,半年內要寫出一部長篇小說出版。出身貴族的雨果有著廣泛的社交圈,常常要去參加各種宴會晚會等活動。後來,他覺得這樣下去太影響寫作了,於是想了一個絕招:把身上所穿的內衣和毛衣以外的其他華貴衣物全部鎖在櫃子裏,然後把鑰匙丟進了小湖的深處!這樣,由於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逼得他徹底斷了外出會友和遊玩的念頭,埋頭寫作,除了吃飯與睡覺,從不離開書桌,結果作品提前兩周就完成了。這部僅用5個月時間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後來成為世界文學經典的巨著《巴黎聖母院》。

  其實,自斷退路的事在古代屢見不鮮。最典型的當屬秦朝末年楚霸王項羽與秦將章邯決戰時的“破釜沉舟”之舉:他讓士兵將渡河的船沉入河裏,將吃飯的大鍋也砸爛了,表示出不戰勝敵人就不回去的決心,最後以少勝多,大敗章邯。不久,與趙國交戰的韓信也運用了類似的方式,來了一個“背水一戰”,將軍隊背河布陣,讓士兵斷絕了回去的想法,絕地反擊,同樣取得了大獲全勝的結果。由此可見,古人所說的“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的話確實是至理箴言。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年輕時,為了鍛煉自己的演說能力,經常躲在一個地下室裏練習發音以及演說技巧。20多歲正是愛玩的時候,他由於耐不住寂寞,練一會兒就想出去溜達一下,心裏總也靜不下來,所以練習的效果不佳。為了控製自己,他一狠心,親自動手把自己的頭發剃去一半,變成一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這樣一來,因為發型怪異讓他羞於見人,隻好徹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頭,專心練習。就這樣一連數月,他足不出戶,天天苦練,演講水平突飛猛進,後來終於成為著名的演說大家。

  自斷退路,當然顯示了決心之大、信心之強。而有時,別人對你的一逼、一壓,盡管並非你所願,卻往往在客觀上斷了你的退路,同樣起著極大的激勵作用。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有一個作曲家喬治·格什溫,他剛剛小有名氣時,從來沒有寫過交響曲。有一次,美國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樂團的著名指揮家非常欣賞他的才華,盛情地邀請他為交響樂團寫一部交響曲。格什溫雖然深受感動,可是由於他對交響樂一竅不通,怕寫不好丟麵子,就一口拒絕了。指揮家一再勸他寫,他仍執意不肯。這位指揮家見他如此固執,也來了固執的勁兒,竟然不經格什溫的允許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廣告,說20天後音樂廳將上演格什溫的最新作品——交響樂《藍色狂想曲》!這份報紙發行量非常大,一下子讓滿世界都知道了消息。不知就裏的格什溫看到報紙上的廣告大驚失色,慌忙來質問指揮家為什麽讓他難堪出醜。

  指揮家微笑著對他說:“反正這件事全城人都知道了,你就看著辦吧。”

  格什溫見事已至此,隻好硬著頭皮將自己關在屋子裏,開始了人生第一部交響樂的創作。(一句話:“如果你不想失業的話,就唱一首歌。”

  無奈之下,納京高紅著臉怯生生地唱了一首《蒙娜麗莎》。不料,歌聲一起,居然贏得了滿堂喝彩!從此,他開始一邊演奏一邊歌唱。後來,他唱歌的名聲遠遠超過了鋼琴演奏,成為風靡全球的“爵士歌王”。

  想來,納京高真得感謝那個客人和老板,如果沒有他們死命的一“逼”,他還會有今天如此輝煌的成就嗎?

  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心無旁騖、全神貫注地追求自己的目標。而人性是有天生的弱點的。當我們難於駕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專心致誌地前行時,不妨斬斷退路,逼著自己全力以赴地尋找出路。事實證明:不論是自斷退路,還是他斷退路,隻要是斷了退路,不留退路,就更容易找到出路,就更可能獲得成功。

這篇關於斷了退路,才有出路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成功勵誌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